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壮族的春节风俗简,壮族民俗文化中的年俗文化是怎样的?

壮族的春节风俗简,壮族民俗文化中的年俗文化是怎样的?

日期 2024-02-04 23时 参考 知识库

壮族的春节风俗简目录

壮族怎样过新年

壮族民俗文化中的年俗文化是怎样的?

壮族怎样过新年

一,除夕之夜

除夕吃过丰盛的晚餐后,人们围在火塘周围等待新年的到来,以守岁。

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供品。

孩子们放鞭炮了。

许多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拿着水桶、竹筒到泉水边打“新水”,讨个吉利。

男子提着灯笼去寺院和神社烧了香化纸。

二,正月一日

农历正月,很多地方很多人是不回家的。

人们白天吃汤圆,晚上吃肉类,认为这样可以消除灾难和疾病。

初一的禁忌很多。

在这一天说不吉利的话是被禁止的。

禁动剪刀,怕在新的一年里家人能言善辩、打架骂人;不能扫地,怕破财;不能把东西放在栏外,也不能因为怕家产外露而把东西借给别人。

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吓到鬼神,但有些地方可以敲到人高的牛皮大鼓。

很多地方从1号到5号都要在炉灶里烧硬木。不能让它消失。表示子孙长存,烟火不断。

壮人不用拜、跪、握手等见面方式,而是用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人们在村里、路上一见面,就会互相说“恭喜发财。

吗?”

三,正月

从初二到初七,亲戚朋友开始拜年了。

尤其是出嫁的小姐。

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物,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拜年。

以此为契机,出嫁的姐妹聚在一起,互相道别。

扩展资料。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大部分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一日三餐,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在午餐和晚餐之间加上一餐,共吃四餐。

早,中国的菜比较简单,一般吃粥,晚餐是正餐,多吃干饭,菜也比较丰富。

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丰富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糯米被用于制作糍粑、粽子、五色糯米饭等,是壮族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蔬菜最常见的是水煮,也有腌制的习惯,如酸菜、酸笋、咸萝卜、芜菁等。

最后加入猪油、食盐和葱。

壮族对任何家禽肉都不由自主地吃。

壮族自酿米酒、番薯酒和木薯酒,度数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品,有的米酒里用鸡胆叫鸡胆酒,用鸡杂叫鸡杂被称为酒,使用猪肝被称为猪肝酒。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壮族的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壮族的饮食习惯

壮族民俗文化中的年俗文化是怎样的?

中国有56个民族,虽然多以汉族文化为主,但各民族的文化都不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意义。

其中,壮族年俗文化由两个时段组成。一是春节时间,即除夕至正月初二三天。

二是从腊月二十七八到正月十六,也叫独乐节时期。

和汉族一样,壮族的春节也是一年中最盛大的日子。

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准备春节,不仅要置办年货,还要打扫卫生。

当地的集市贸易场所,人头攒动,喧嚣沸腾,随处可见蜂拥而来,忙着办年货的壮族居民。

壮族人在腊月20 ~ 30这个段“是扫地”打扫家里,清除院子里的灰尘,疏通暗渠,清洗各种东西,揭开被褥窗帘。

在除夕这一天里,鸡鸭鱼肉全部上桌,放鞭炮放年夜饭,一家人欢聚一堂,规规矩矩,大家举杯庆贺。

饭要多做,一定要留到第二天。作为五谷丰登的象征,也有剩余的时候。

除夕夜都要守岁,鸡叫到半夜,放鞭炮,除旧迎新。

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外,青年男女多参加唱歌、打陀螺、跳舞等体育活动。

在陀螺时期,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著名的体育盛会。那是陀螺,一般要进行半个多月。

据了解,壮族从300年前开始,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陀螺的旋转时间从原来的几十秒变成了七八分钟的长时间。

并获得该奖的第一名,被称为“陀螺王”是一种荣誉

这个活动是壮族年俗文化中的一种,是大家欢聚一堂参加游戏的一种集体活动。

此外,壮族在正月三十日有吃立节,也有春节结束的意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