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春节传统风俗,白族过年的习俗
日期:2024-02-03 05:31 来源 开源网站大理白族春节传统风俗目录
白族过年有哪些习俗
白族过年的习俗
白族的特点和风俗
白族过年有哪些习俗
白族的春节不是以“”节为起点,而是以立春为起点。
“立春”,白族俗称“代处”[dain cvnl],意为“迎春”,也是夏历的第一个节气。
白族以立春为前一年4时的结束,次年4时的开始。
民间有“迎春”和“打春牛”之俗。
过去立春,县官率领僚属耆绅身着礼服到郊外的社稷坛,用五辛盘(俗称春盘)和春酒迎接春帝和芒神,称为迎春。
祭祀结束,象征性地鞭打,俗称“打春”,官府毁坏泥塑的春牛,人们争着把春牛土块,放入处家田中,祈祷作物避免虫害,获得丰收。
“打春”结束后,白邦人回家焚香静守,不出远门,祈求永远平安,春节就开始了。
腊月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夜,白语叫“阳汪机”[yanp nga jix]或“斗己佳”[dop jit jia],是汉族的除夕。
白族人把这一天作为春节的重要节日。为了过好这个节日,以清洁卫生著称的白族人从腊月二十四号开始,就要把被褥和衣物都拿掉,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一天,白家要举行“送灶”(sonx zop),祭祀灶君老爷,意为封口。从那以后,坏话、坏话、不吉利的话都是大忌。据说只要封住灶君老爷的嘴,上天就不会去找皇帝说他坏话。
30日晚饭后要洗脚。民间有“30天洗脚,饱食”的谚语。
除夕这一天,白族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春联亲手书写,内容丰富,语言文雅贴切,展现家世、家风和趣味。
所有家中没有死者的,当年都要贴红联,如果家中有不到三年的丧事,就要贴绿色或黄色的春联,以表达春节对死者的追悼和哀悼。
对联是一种很常见、水平很高的春节贴对联,被誉为\\“家家有对联,户户有花\\”,历史上有\\“对联之乡\\”的美誉,书法造诣和对联寓意的作家白桦、彭荆风\\被誉为“全国第一”被赞着。
除夕这一天,白族人有种“天神树”的习俗,居民一般都在除夕这一天在天井种一棵青松或柏树,也有栗树的,做“天神”之位;这个习俗后来慢慢失去了“天神之位”的作用,多数白家人把树苗村到房前屋后或其他什么地方去了,但这天家家户户种树的做法一直保存着。
放鞭炮是除夕之夜白族人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活动,表示送旧迎新。
同时在除夕之夜,主要配猪头(切舌以免闹事)、猪尾、公鸡、生鱼、豆腐、僧饭、斋酒、清茶,祭拜天神后,举行祭祀家坛、祖宗、门神、井神、畜神的牺礼。
过了年节,白族人还有封门、封井的习俗,闭门之后,各户之间当晚不再串客。
过完年之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除夕夜的饭菜不仅丰富,而且还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猪头肉必须配猪尾,寓意“有头有尾”;蒜苗炒魔芋,寓意是“顺顺利利”;煮蘑菇,寓意“圆圆满满”;煮藕,寓意是“一切通泰”;煮鱼,含有“吉祥”等意思。
吃年节菜,晚辈要向祖宗和长辈鞠躬,叫做辞旧礼。
然后在灯光下喝茶吃水果看电视守夜,叫做守岁。
这样除夕祭就结束了。
白族从春节到十五的主要活动有:开大门、烧头、抢头水、初一素祭、踏青、看春联、扫墓祭祖、拜年、荡秋千、赶娃娃街、祭青姑娘、天神祭龙灯、跳牛等。
元旦凌晨,由男子放鞭炮开门,边开门边高声唱“开门大吉,在吉利,新年新岁,顺遂顺利”,开门。
白族家中由主官等携带鞭炮、香蜡和赶供品,在本主庙等寺庙,求第一家烧香,叫做烧头香;能竞争第一柱“头香”的人,预示着四季都有很大的成长。
由青年男子拿着纸香爆竹,燃放到溪潭边或山泉旁,打清水回家喝,叫做抢头水;谁先下手为强,意味着万事顺利。
这一天,白族人还用油烧糯米粉团、色米干片、干香椿嫩芽等素品和僧饭、素茶、素酒,对天神、家坛神、本门历代宗亲、井神、门神一一祭祀,然后本主庙、观音庙祭祀本主和观音,叫做素祭。
这一天,除了家庭主妇,大家都外出了。出门时要选择有利的方向,贴上写有“出门大吉”的竖纸,祈求一年平安。
从大年初二开始,家家户户就可以去扫墓、祭祖宗;还可以打牙祭、敬财神、供财神,以示“抓”财;还可以邀请春客、宴会新婚夫妇、至亲好友和各地新朋吃旧宴会;还会唱、吹演、耍牛舞、看春联等,举行各种竞技娱乐活动;最热闹的当然还是拜年、拜年。
首先进行家拜,即由一家中的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向五服内的近亲长辈拜年,最后向五服外的亲家长辈和亲友长辈拜年做。
拜年带来的礼物一般是黑糖、烟、茶四色礼之类;糍粑喜果要带给新婚夫妇。
凡来拜年,除了甜茶、瓜果、爆米花、米花糖、八碗宴席,长辈会给孩子“压岁钱”。
初一到初四的早餐菜单是固定的,1号是糯米黑糖薄饼,2号是薄饼,3号是圆宵,4号是“牛打滚”(把糯米用水煮熟后捞起,用面粉和黑糖炒,特殊的叠层吃的食物。
从初一到初四的饭菜,在五服之间乘着热气互相赠送给家人,表达亲情。
在剑川白族过新年,最与众不同、最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是“娃娃街”、“青姑娘节”和“雪梨花会”
摊开资料:
白族是中国第15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地。
此外在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白族语是藏?属于缅甸语族彝语支。
汉文自古以来就通用于白族人。
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享誉古今中外。
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各民族相互交往,创建了灿烂的经济和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居、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白族
白族过年的习俗
白族人从元旦开始就互相拜谒,捐赠嫁妆。
元旦的值日生。
午夜0点,成年的少男少女争先恐后地打水。
傍晚,一家人喝着泡米花的糖水,祈求生活的甜蜜。
自己或拜盟名胜古迹,或舞龙、舞狮、打恶霸鞭子。
白族人过年的活动很有意思。
除夕前夕,各家各户都要把房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以防灰尘残留。
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庆祝新年。
午夜以后,男女青年争相打水,象征勤劳和幸福。
一大早,全家都要喝米花糖水,以示一年如花似玉。
节日期间,白族人会表演灯龙、舞狮、舞蹈等传统艺术。
白族人过新年还有一个传统节日——“放高升”:取整根竹子,在竹节里放入火药,点火后将整根竹子射向天空,高达100多米。
这项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活动,带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坚强的性格。
白族的特点和风俗
白族的特点和风俗有服装色彩、建筑特色、饮食特色、礼仪文化、过年习俗。
衣服的颜色:白族一般以白色为主,白族男女都认为白色,白色是衣服的代表,白色的衣服多为白色的对襟毛衣,女人的花纹也很多,但以白色为主,同时通过衣服可以看出女人的年龄大小,结婚与否可以看看怎么样等等。
建筑特色:白族建筑风格独特,一般为高冷山区建筑单间或两间相连的竹篱笆房或土木结构瓦房。
饮食特点:白族人喜吃酸辣口味,平时爱喝烤茶吃凉菜,一般以大米和小麦为主食,白族人擅长腌制火腿、腊肉、香肠和油鸡等美食。
礼仪文化:从座位上看,男性长辈坐在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在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在下面和上面。
过年习俗:一般过年时,白族妇女是不会用铁刀的,所以做饭时要注意安静,并会吹火,到井边“打新水”。
白族的基本。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此外在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白族有自己的语言,白族语是汉?藏语系西藏?属于缅甸语族彝语支。
汉文自古以来就通用于白族人。
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享誉古今中外。
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各民族相互交往,创造了灿烂的经济和文化。白族是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居、勒墨、那马三个支系,受汉文化影响很深。女性有10366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