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关于洛阳风俗,洛阳有什么风俗习惯

关于洛阳风俗,洛阳有什么风俗习惯

时间: 2024-01-31 18:10:09 参考 用户推荐

关于洛阳风俗目录

描写洛阳过年习俗的作文

洛阳有什么风俗习惯

描写洛阳过年习俗的作文

“一夜两岁,五更分两年。

分岁醉起,终夜齐欢喜。

在洛阳,只要说这句话,就会“年过半百”。

“过年也叫守岁。

据洛阳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介绍,民间传说三十夜,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要等天之小姐打开南天门赐福人间,早睡就没福气了。

每年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聊天,度过快乐的时光。

主妇们摆放线香,供奉供品,通宵点灯,上5次香。

晚上禁止大声喧哗,以免惊动神灵;禁止开箱开箱以免跑钱;禁照镜子,拿梳子,以免见“鬼”;禁见刀砍,以免毁屋;禁止扫地,以免流出金银;吃尿床是为了不污秽神。

三十晚把剩饭倒掉,叫做隔年饭。

初一早上早起也倒掉剩饭,以庆贺有余。

1980年代以后,新年有了新的内容,全家人聚在电视机前,收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

差不多零点,家家青年右手拿炮,左手拿火,右脚跨门外,左脚踩门里,眼睛看着电视屏幕,电视屏幕上一到零点,千家万户鞭炮齐鸣有的,各种彩炮把天空装点得五彩缤纷。

【初一脊儿】“三十儿捏鼻,初一脊儿”。

上了年纪的南阳人都知道,“捏鼻子”指的是包饺子,“折背”指的是拜年。

宛城区黄台镇74岁的张文祥老人说,按照传统,元旦吃完早饭后,就去拜年。

张文祥说,拜年仅限于全村的族人之间,只是年轻一代的人们三五成群,挨家挨户地拜年,解放前是趴在地上向老一辈的人鞠躬,现在已经解除了放后主要是作揖行礼。

拜年的人对长辈说吉利的话,长辈再给拜年,在南阳方言中叫做“压腰钱”,“当时,一个家族的孩子不给拜年,会被人笑话不懂事。

“近年来已经看不到大规模的拜年了,都是自己人一起拜年。

提起传统春节中人们拜年的盛况,张文祥有些失落。以他的年龄应该接受新年问候。

宛城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拜年习俗与除夕守岁有先后关系,人们守岁一夜和过午夜放鞭炮,以除年兽之害。除夕早晨,人们开门互相祝贺,祈求平安。

以前有钱的人家送礼物很费事,就用姓名牌互相问候,这就是贺年卡。

“初一儿脊头儿”就是给同村的人拜年,从初二开始,就是新年最忙的事情了。那就是拜访亲戚。

“亲戚们都在七号之前回去。

7号不会外出,8号以后可能会和朋友一起外出。

所以,社会上有“七不出八不归”的说法。

年俗研究漯河作家刘金涛说。

据漯河民间文学民俗记载,当地走亲戚有根据可查,清末至民国初期。

亲戚的顺序是,外甥去姥姥家,小姐带着女婿去娘家,然后是婆婆、姑姑、姐姐家。

除特殊情况外,一律回礼。

刘金涛说,在漯河,正月初二,结过婚和没订过婚的都要到岳父母家走亲戚。这个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时要带四样礼物:一是五公斤的猪肋骨,象征家庭富裕。

二是莲菜,象征连为一体,成为一家。

第三个是韭菜,象征永久交往。

四是芹菜,象征亲情。

洛阳有什么风俗习惯

由于长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置,古都洛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俗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洛阳的民俗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物质生产、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日庆典,还是手工艺、游戏杂耍、民间传说、方言俚语,比比皆是,蔚为大观。

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种。以关林庙会、洛阳民俗文化庙会、元宵灯会和其他传统节日等为代表的节日庙会类,以洛阳水席、民间小吃(如浆面、热面角、不翻汤、各种肉汤、杂烩粥等)为代表的饮食类。以刺绣、雕刻、陶瓷、粘土、年画、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

其中蕴含着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一赏牡丹二予西窑洞三古乐演奏四河洛大鼓五洛阳曲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