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俗风俗,湖北的风俗
时间:2024-02-01 参考 网络湖北民俗风俗目录
湖北有什么习俗
湖北的风俗
湖北的民风民俗
湖北的民俗风俗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湖北是屈原的故乡,所以端午节的风俗特别热闹。人们赛龙舟,吃粽子,吊艾叶,饮雄黄酒。
2.抛绣球:这是湖北省传统的结婚习俗,新娘向已婚女子的亲友抛绣球。收到绣球花的人被认为会带来幸运和祝福。
3.对歌:湖北民间流行对歌形式,男女对唱,歌词多以寓言和比喻表达感情。
4.荆州花鼓戏:这是湖北省的地方戏曲,曲调优美,表演生动。
5.三支鼓:天门、沔阳,民众背着三支鼓,四处逃窜。这是他们寻求生存之道的方法。
6.竹床阵:夏天炎热的时候,武汉市民在街边摆上竹床露宿街头,老少皆宜,这是他们度过炎热夏夜的方式。
详细信息可登录湖北省文化观光厅网站查询。
湖北有什么习俗
1,服装的风俗
服装方面,根据民族的不同有不同的装束。
楚人的服装具有地域色彩,历史上曾冠以“楚服”和“楚制”的专称。
与中原民族相比,楚族性格活泼,无拘无束,富有创新精神,敢于表现与众不同的个性,这种民族性格和精神也使得楚族在服饰上不断推陈出新推进了和。
2,春天的风俗
据记载,房县农历正月十三上街闹春的习俗起源于唐代,一直延续至今。
正式的文艺巡演始于1987年,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来自城区及附近乡镇的民众一大早就陆续聚集到县城,把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民间文艺演出形式多样。
扩展资料。
湖北省宗教:湖北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形成了“东禅西道”的湖北省传统宗教文化格局。
中国天主教第一位自选自圣主教董光清,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位女方丈吴诚真,以及近年圆寂的湖北籍高僧本焕大师、净慧长老、昌明法师等都诞生在湖北。
武当山李光富道长还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首位当选为全国性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的宗教人士。
湖北省信教群众约167万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3418处,其中,佛教1891处,道教665处,其中,全国重点寺院宫观7处,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武当山分别是汉归元寺、宝通寺、武当山紫霄宫、太和宫、武汉长春观。
参考资料的出处:
参考资料的出处:
湖北的风俗
大人插田,孩子等过年!故乡是湖北,正月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
俗话说:二十三,送灯。24,去鱼刺;打太鼓。26、福猪肉;二十七、清除污垢。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户户都有,这是过年的时候。
送灯笼就是送辛苦的灶王爷,他老人家也要回到天庭和家人团聚,看来这过年连神仙都不能幸免。
挖鱼骨就是做鱼丸,作为千湖之省,家乡湖多鱼,人也喜欢鱼。平时在婚丧嫁娶的宴席上,鱼丸是不可缺少的特色菜。但是,现在什么都机械化了,能保留农家味道的已经很少见了。
大鼓的意思是,过了二十五岁,就会拿出各种各样的乐器,过去乡下的艺人,会利用过年的气氛,挨家挨户地讨好处,现在钱多了,讨好处的人就少了。反而是自己享受的人,和很多人一起享受的人变多了。
二十六和二十八是献祭日,但忌说“宰”,说“福”,为求一个好彩头。
清理污垢就是大扫除。二十七日主要打扫厨房。厨房必须每天生火做饭。打扫得太早,火都烧花了,还没到春节就又脏了。
最后一句话是,到了二十九日,各家各户都准备好了所有的年货,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等待迎接新年。
到了除夕夜,这一天的热闹不用详细说明。有趣的是,有这样的风俗,出嫁的小姐即使回家吃饭团也不能看家。所以,我中午吃家里的饭团。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从除夕夜的下午开始主妇们做饭,男人们烧水。
我最不能认同这个风俗,过年的时候光吃剩饭也太煞风景了。
农历年的春节,称之为“出乡”。
男人们以前是带着礼物到家族中地位高的人家里去尊敬长辈,或者是和邻居们互相交流旧情,交换新的友情。现在到村干部或比较有气势的人家里去,用流行的语言,做宣传,不知道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
主妇们主要去寺庙抽签,祈求新的一年家里平安、财源广进,年轻人则成群结队唱歌跳舞,尽情释放活力和热情。
第一天的规则是不丢东西,即使是垃圾也不能丢在房间的角落。会把一年的运势都毁了。
初二是向使用“故”的人拜年。
有1年前去世的人的家庭,这一天要给亲戚朋友摆宴席,这叫“清香”。
初三是大拜年的日子,一般按亲疏远近安排拜年顺序,基本上是先到岳母家,再到岳母家,然后到小姨子堂兄。但是,一般应该在6天之前结束,去得太晚会让人觉得被贬低,常常会影响两家的关系。
如果亲戚中有人一直不来拜年,那就意味着和你断绝来往。
我还记得正月最热闹的时候是8号到15号。
每到八日,各村的舞龙队、舞狮队、莲船队、河蚌队等业余文艺团体都会化着浓妆登场。
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在家乡的人们面前抛头露面。
在这里,农夫棒男们拿着龙灯,拥着狮子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就好像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一样,所到之处,他到处乱跳,乱跳,乱滚,十八般武艺七十二变。
在那边,年长的媳妇们也不甘示弱。莲花船队忽左忽右地摇晃着,美丽的采菱妹的莲步轻摇着花枝乱颤着。河蚌队走来走去,泼辣的船家女前驱后驱;除此之外,还有踩高跷、踩高跷等,都是既有趣又不费事的民俗活动,实在令人眼花缭乱。
但是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了,这种乐趣变得越来越寂寞了。
“过了正月半,每个人都开始找工作。”过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
于是,大街小巷的田边地头又响起了“大人想插田,孩子想过年”!
湖北的民风民俗
湖北历史悠久,具有代表性的民风有:
1、三鼓舞:为故人唱的三鼓舞叫“孝鼓”,为长者唱的叫“寿鼓”,在各种喜庆场合唱的叫“喜鼓”。
跳丧、跳寿、跳喜称为“三跳”,且演唱者三人,打击乐器三件,每段唱词为“三句头”,取“丧”与“三”谐音,1950年代,命名为“跳三鼓”。
2、“小姐会”:恩施州土家族是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之一,是一种独特而稀有的节俗文化,它是华夏大地上女性文化的光辉,格外夺目。
一般来说,每年农历的7月7日到12日是传统的“小姐会”吉日。
3、归元庙会:每年春节前后的这个时间,都会吸引大量的香客、游人到寺庙观光、拜佛。
游客们可以一边欣赏各种娱乐表演,一边逛市场,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节日气氛十分浓厚。
4、"。5是虾闹香鱼和quot;别名"5虾爆香鱼和quot;、"5虾戏香鱼"、"虾灯"等,是流传于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的大众自娱乐性形式。
5、但马店“天府圣会”是但马店镇独有的民俗艺术活动,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