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安徽祭灶风俗,合肥小年是哪一天

安徽祭灶风俗,合肥小年是哪一天

日期:2024-02-01 13:07 参考 开源网站

安徽祭灶风俗目录

安徽有什么民风习俗?并说出它的来历和特点?

合肥小年是哪一天

安徽有什么民风习俗?并说出它的来历和特点?

安徽民风---节令习俗

腊八:农历12月8日是腊八节。农历12月称为“腊月”,故名。

“腊八”一过,春节就快到了,各家各户从这一天开始都要扫家里的灰尘。

当天要吃腊八粥,在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晒豆腐被称为“腊八豆腐”。

腊八过后,各家开始屠年猪,互相喂杀猪酒,包糯米粽,做大米,煎油炸豆腐,炒花生米、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

结婚活动要在这一天举行,所以有民谣:“腊八好腊八天,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农历12月24日,俗称“小年夜”。

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祭天奏事,俗称“送灶”。

希望灶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人畜平安。

正月这一天,各家的堂前要挂祖先的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的名讳,或画上祖先的遗像。

设烛台香案,放贡品,迎祖宗来家过年。

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清洗被褥,掸去灰尘,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

除夕:俗话说:“匆匆三十夜,清闲初一朝。”

吃年夜饭,半夜放鞭炮等等,这和地方上没什么区别。

春节:元旦,大家都穿上新装,由小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先拜年,同辈之间也要互相恭喜。

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切,不拿针线,不烧锅(忌闹),不捣扫帚,不往门外泼水,砸茶杯器皿,打骂孩子不可以。

忌讳的事被认为是不吉利,那一年会有破财、生病或其他灾祸。

祁门县有“喊年”的习俗。

即正月初一、初二两天,由村里的老大当掌柜,组织青年和男孩,排着长蛇阵,挨家挨户地转,由掌柜喊出拜年的当事人的名字。

参拜者马上回答说:“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一起。”参拜者一致回答说:“我们应该来的。”

很有趣呢。

元宵节:正月十五有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晚上送祖先进山,在祖先画像前摆酒设宴,焚香祭拜,家家户户挂彩灯,以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盛。

2月2日: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龙抬头”。

有一种说法是,到了盛夏,雨水增多,能听到雷声了。

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讳下地,妇女忌讳拿着针线悠闲地过一天。

绩溪县有在这一天用一颗糯米包成粽子煮,以祭祀土地神的习俗。

2月2日是百花的生日,所以也被称为“花朝节”。在这一天,文人们装饰百花,举行文昌会,切磋文章。

其他节日如清明、立夏、端午、中秋等,徽州地区也有浓厚的地域民族特色

合肥小年是哪一天

在合肥周边的无为、舒城等地方,年少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被称为送灶节。

安徽省民俗专家介绍说,传说每年的这一天,灶王爷要向家家户户汇报这一年的功过,灶王爷相当于玉皇大帝派来的“特使”。

在民间传说中,如果房主犯了大错误,玉皇大帝就降寿300天,犯了小错误就降寿100天。

扩展资料。

新年的主要活动有两个。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过年”应该被称为“节日”。

这一天严格意义上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个:扫地和祭灶。

此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吃火烧、糖饼、油饼、喝豆腐汤。

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在合肥的镇上,家家户户都会在锅里放一棵蔬菜和一块豆腐。被称为“镇锅”。

在合肥北城那一带,老百姓都把扫帚放下,只求来年养殖的鸡鸭成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