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各地风俗,腊八节有哪些风俗?
日期 2024-01-27 14:07 来源 用户推荐腊月各地风俗目录
腊月习俗有哪些?
腊八节有哪些风俗?
腊月有哪些习俗?
1.腊八节:在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人们喝腊八粥。这是用多种谷物和干果做成的粥,寓意丰收和吉祥。另外,也有地方用醋腌渍,一直吃到除夕。
2.祭灶:在农历的12月23日或24日,人们会去祭灶,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祈求来年丰收祥和。祭灶时要焚香,放鞭炮,上供等。
3.扫尘:农历12月24日,是民间扫尘的日子,人们进行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和环境,清理蜘蛛网和灰尘。也是为了迎接新年,保持家庭的清洁。
4.送穷:农历腊月二十五或二十六,一些地方有“送穷”的习俗。也就是说,把家里不要的物品送到野外或河边烧掉,表示送去贫穷和不幸。
5.准备年货:农历12月下旬,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包括食品、衣服、礼品等,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6.贴春联:农历12月下旬,人们在家门口贴春联。这是吉祥的象征,意味着祝福和愿望。
7.除夕守岁:在农历腊月三十,人们会在家中守岁,即等待新年的到来,同时举行一些传统活动,如放鞭炮、吃年夜饭等。
以上是一般的十二月的风俗,根据地方不同也有不同的情况。
腊月习俗有哪些?
1、腊月二十六
传统民间谚语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准备过年的肉食。
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切肉,是指不养猪的穷人家去市场买过年时吃的肉。
年谣曲中加入“割年肉”,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能在一年一次的年节上吃到肉,所以被称为“年肉”。
这就是春节的传统民俗“炖猪肉”。
2、腊月二十七号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在过年之前,民谚有“腊月二十七,宰鸡”之说。
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宰杀自家的家禽外,还得赶集。
与平日以买不足卖有余为主要目的的集市相比,腊月二十七市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如:鞭炮、香烛、烧纸、牛羊肉、小孩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各赠送种头花装饰品等。
这一天,各地集市都很热闹。
3、腊月二十八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很多地方在这一天赶制过年的面食。
太原人爱蒸“嚼饼两笸箩”;河北人以“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供品;河南人也说:“28,蹲起塔。
只有北京人晚了,这一天才“面发”,等到29号才“蒸包子”。
4、腊月二十九号
除夕的前一天叫做“小除夕”,家里摆酒宴,人们来来往往叫做“别岁”。
在屋外焚香,称为“天香”,通常需要三天。
5、三十岁
除夕是新旧交替,各种行业的交易都停止。
为了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好的运气,在自己家里盘算着。
那天晚上鞭炮声不断。
自古以来,宫廷在腊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十七日之间燃放烟花。
每天放烟花,尤以腊月三十晚最盛。
门前一带的“八大祥”等地,有时会雇人放烟火,烟火越旺象征生意越兴隆。
除夕夜的活动也有各种形式——挂千、摆天地供品、辞岁、守岁、迎岁……这样的节日接连不断。
到了午夜,腊月就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腊八节有哪些风俗?
到了腊八节,中国各地有喝腊八粥、喝腊八醋、吃腊八蒜、吃冰、吃腊八豆腐、吃腊八面等风俗。
在中国北方,有“小孩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过了腊八就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腊八节是每年农历12月8日,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原本是佛教中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祭典,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的祭典。
到了腊八节,中国各地有喝腊八粥、喝腊八醋、吃腊八蒜、吃冰、吃腊八豆腐、吃腊八面等风俗。
在中国北方,有“小孩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过了腊八就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由来。
根据佛教的记载,释迦牟尼在成道之前进行了多年的苦修,但不久他发现苦修并非解脱之道,于是决定停止苦行。
在这里遇到一位牧女,献上乳糜,饭后恢复体力,坐在菩提树下沉思,十二月八日“成道”。
为了纪念这件事,佛教徒在这一天举行法会,用米和水果煮粥供佛。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在大刹等地,设置五味粥,称为腊八粥。
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寺院将谷物和果实煮成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
腊八日,各寺院举行法会,仿照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名字叫腊八粥。
传说吃了这种粥能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腊八粥又被称为“福寿粥”、“福德粥”、“佛粥”。
“腊八”原本是佛教节日,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与之相关。
先秦时代中国的一些地方已经有与“腊”有关的腊祭习俗,时间在腊月,具体日期不固定。
据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集录,腊祭“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曰腊。
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者打猎。言田狩禽兽,以祀其先祖。
又有一种说法,即“腊者,继;新故继,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和“猎”是相通的,所以“猎祭”也是“腊祭”。
因为是在12月举行,所以叫做“腊月”,腊祭的日子叫做“腊日”。
在汉代以前,腊祭的具体日期还没有确定,到了汉代,把冬至后的第三个戍日定为“腊日”。
腊祭的对象是祖先和五家的众神。
5个家神是指“门、门、天窗、灶、行(门内土地)”。
但是这天不吃腊八粥。
腊月有哪些习俗?
一,祭祀炉灶
腊月小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叫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小年因地区不同而时间不同,但相同的都被视为过年的开始,表示新年有新气象。
二,吃饺子
一到腊月,北方就开始吃各种饺子了。
冬至吃,除夕也吃,除夕、初一、初五、初七也吃饺子。
因为放了各种各样的料理不费事,吃着热腾腾的饺子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样子,更有年节菜的感觉。
三,吃哈密瓜
小年喜欢吃灶糖,于是人们因为小年和灶王爷“天会说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四,窗上贴花
过了腊月二十三,离春节很近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布置自己的房子。
窗花一般农村的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和孙子一起剪贴漂亮的窗花,在城市大多数都去买窗花。
五、贴春联
虽然也有地区在除夕贴春联,但大多数地方都是从小年开始,所以比较早进入春节。
在农村一般是请会写村字的人写春联。也有人在自己家里写春联。用最普通的红纸黑笔,虽然简朴,却不缺年味。
六、准备年货
离正月只剩下十天了,人们都早早买好年货。
虽然现在网购很方便,但春节前物流几乎没有收获,所以必然会提前购买。
但是料理和饮料等的备货必须从新年开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