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仡佬族建筑和风俗,仡佬族的民族艺术

仡佬族建筑和风俗,仡佬族的民族艺术

2024-01-27 16:26:36 参考 用户推荐

仡佬族建筑和风俗目录

仡佬族有什么特点。民族特色是什么?

仡佬族的民族艺术

仡佬族的建筑和风俗如下。

在建筑方面,仡佬族居住在丘陵、山谷、平坝地区。多是依山傍水建房。仡佬族生活在高山上的仡佬族,会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来建造。房子比较低的地方很多。俗话说“山管人,水管财”。盖房子的时候,房子的高度喜欢取下数为八的尺寸。以中柱为例,取一丈六顶(尺)八。房屋样式有独间、二间、长三间、长五间、二重堂、三重堂、三合院、四合院等。

在风俗方面,除一间、二间外,其余房屋均以位于正中的一间为中堂,设有居家壁龛,专供祭祀、会客使用,一般不铺地板。两侧的房屋称为“小二间”,通常分为前后两间,前一间作厨房,后一间作卧室,多有天和地板,地板建筑约有一米高,搭梯子上去。地下用来堆放杂物,或者是鸡鸭的小屋。中央的主屋比两侧的卧室和厨房凹进去,成为一个大厅。有人依山建“吊足楼”房,设栏杆走廊,楼上住人,楼下畜厩。

如果上述信息对您有帮助的话就太好了。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你可以咨询当地的仡佬族居民,或者查阅相关书籍。

仡佬族有什么特点。民族特色是什么?

仡佬族分散居住在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越南等地,汉族等民族称仡佬、老户、土人、土蛮等。

居住地降水量丰富,气候温暖,适合农业等多种经营活动。

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水稻,山区旱地多杂粮,稻作属于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中有很多易于吟唱的曲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

仡佬族的乐器有二胡、笛子、唢呐、锣鼓等。

仡佬族演奏的《八仙》乐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八人用二胡、横箫和其他乐器合奏而成。

仡佬族过年时唢呐是必不可少的乐器,使用“老灰调”、“过山调”、“过河调”、“过街调”、“迎亲调”等十几首唢呐演奏。

古代仡佬族的住宅多为仡佬式建筑,贵州北部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

其他地方的仡佬族大多住在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里。一般是一排三间正房,正中间是堂屋(方言叫桃屋),供有神台。

在房子的两侧做厨房,耍赖。

仡佬族的传统服装很有特色,男女都穿筒裙,裙子的面料是由羊毛和染麻编织而成;女子身穿及腰的长衫,上面绣有鳞纹的针线,下身穿一条无褶的长裤裙,分为蓝、红、白三段,外面穿一件前短后长的蓝色无袖长袍,头上缠着一条长蓝布头巾,脚穿一双钩尖鞋。

男性的服装多为短领对襟、蓝色布或白布的长头巾。

仡佬族的民族艺术

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中有很多易于吟唱的曲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

仡佬族的乐器有二胡、笛子、唢呐、锣鼓等。

仡佬族演奏的《八仙》乐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八人用二胡、横箫和其他乐器合奏而成。

仡佬族过年时唢呐是必不可少的乐器,使用“老灰调”、“过山调”、“过河调”、“过街调”、“迎亲调”等十几首唢呐演奏。

仡佬族是生活在大山中的仡佬族,以拥有众多技艺高超的石匠而闻名。

他们在石墓、石碑、牌坊、桥梁、栏杆等用品和建筑石刻上独具特色,采石场里总是流传着他们武骨豪放、山鸣谷应的石匠符号。

崇竹

仡佬族称竹为“仡佬”,“仡佬”族的意译没错。

用竹作为人名并不奇怪,但是用竹作为民族名,对于第一次听到这个意译的人来说一定很新鲜。即使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也同样感到新鲜,就像冬天看到笋出土一样刺激。

中国人赋予竹子很多美德,如耐寒、正直、谦虚、坚韧、用途广泛等,所以用竹子做民族其实是很高雅、有内涵的。

关于仡佬族的竹崇拜,成书于1600多年前的《华阳国志南中志》和成书于1500多年前的《后汉书?仡佬族少女西南夷列传》中都有这样的传说。夜郎者,从前有一个女人在遁水(今贵州省西部北盘江)洗衣服,长长的三节大竹筒流到女人的两腿之间,女人推着竹筒不肯走。

从筒里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裂竹筒,见一男婴,抱育,有才有武,自立为夜郎侯,姓竹。

在丢弃破竹筒的地方,竹林茂盛,后人建造竹王祠祭祀。

竹王的传说和崇敬竹子的习俗,至今仍在各地的仡佬族中广泛流传。

在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梅家寨的仡佬族,生第一个儿子的时候,父母会把他的胎盘和蛋壳埋在竹林的地下,祈求国王保佑。

春节,家家户户到竹林里供奉竹王钱。

有不少地方用竹筒装米祭祀祖先或祈求丰收。

对竹的尊崇源于竹图腾崇拜,这种崇拜源于竹对仡佬族先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给树年节

仡佬族在一年中过两个仡佬年。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农历三月三日。

春节的时间和习俗大体与汉族相同,但有“喂喂木”的特殊内容。

“喂喂树”也叫“祭树”或“拜树”,起源于仡佬族对信仰万物之灵的古树(大树)的崇拜。

广西省隆林各族自治县的仡佬族在农历正月十四日中午,家家准备好泥酒、猪肉、鲜鱼、糯米等供品,拿着红纸鞭炮,和亲戚朋友一起上山拜树宣誓。

看到树后先放鞭炮,然后选择高大粗壮的古树烧纸焚香跪拜。

拜完给树“喂”祭品:一人执刀在树皮上割三个口,另一个“喂”些肉饭酒在刀口里,最后用红纸封住刀口,给树除草培土在。

对于不同的树,“喂”用不同的语言来回答。

如果是对果树,就说:“给你饭,结串;给你肉,结坨”,祝树果实结。

在“喂喂”树后,人们愉快地举行宴会。

部分地区在农历8月15日也会带着牛心和新米饭去拜谒村边的神树“菩萨树”,祈求丰年。

每年农历六月二日是仡佬族的“虫蛀节”。

这一天的餐桌上,还有炸蝗虫、盐腌蝗虫、甜炒蛹、烤花虫泥鳅等其他的菜。

还有一部分地区把“祭树”称为“祭山”。仡佬族世代生活在山区,爱山、崇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祭山”的具体对象也是村子附近高大茂盛的一棵古树,那是顽强生命力的体现。

祭典以村落为单位举行,只有成年男子参加。

除了供奉供品外,巫师还会唱《祭山歌》祈求山神保佑村庄平安,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