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zhi风俗,苗族有什么风俗呀
2024-01-28 00:07 参考 会员推荐xiazhi风俗目录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苗族有什么风俗呀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有独特的风俗。
1.祭神祀祖:夏至正值麦收之际,自古以来就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驱除灾祸、祈愿丰年。
2.避夏伏伏:夏至这天,妇女们互赠扇子、脂粉等器具。
3.吃面:由于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麦子,新麦子收获时,人们用新面做成喜面是庆祝丰收的最好方法。吃面条不仅营养丰富,满足了人们口腹之需,而且巧手制作的面条花样繁多,给生活带来了多样的乐趣。
4.夏至吃鸡蛋:湘南的衡阳、郴州、永州、湘西一带有夏至吃鸡蛋的传统。
5.吃粽子:西北地区在夏至当天要吃粽子,为了防止小麦虫害要取菊花灰用。夏至到了,阳气一天比一天收缩,阴气一天比一天增长。此时,送旧阳气。粽子里的糯米和红枣,在中医看来是阳的象征,人们把它们包起来吃,就是告别阳的季节的意思。\\“吃粽子,最初是一种仪式饮食。
6.吃凉面:夏至这一天,山东各地普遍吃凉面。
此外,夏至还有酒宴、测日影等民间活动。这些风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这些习惯也使夏至成为了充满人情和地方特色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叫端五,“端”的意思和“初”一样,“端五”也叫“初五”一样;端五的“五”与“午”相通,按照地支的顺序来考虑的话,五月就是“午”月。
因为午是“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因为月和日都是五,所以叫重五,也叫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夏节、浴兰节、小姐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别称。
端午节别称之多,也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不同。
正是如此。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至今至少有四五种说法。例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节说;始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忌讳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端午起源说是纪念屈原说的。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渡龙舟和吃粽子与屈原联系在一起。
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乘舟奋力营救,因有竞走的风俗;人们把食物放在水里祭祀屈原,但很多都是蛟龙在吃。在屈原的启发下,用楝叶包住米饭,外面缠上丝,做成粽子的形状。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并在门上插艾草或菖蒲避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用它消毒,赛龙舟等。
粽子又被称为“玉米”、“筒粽”,前者因形状有角、内裹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多用竹筒盛米煮。
端午节吃粽子,盛行于魏晋时代。
这种食品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物。
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变得非常有名,在市场上很畅销。
现在,我们端午节要吃几只粽子。
粽子有很多花样,有南北之别,有东西之别。
南方常将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入糯米中制作,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品味粽叶的清香;北方则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儿。
粽子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端午节有避午的风俗。5月是“恶月”,长痘蔓延,5日是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会带未满1岁的孩子到祖母家避灾,这种信仰由此而来。
这无疑是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5月酷暑来临,蚊虫孳生,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传染病容易发生,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就产生了避午的习俗。
苗族有什么风俗呀
苗族的风俗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诚实憨厚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古朴的礼仪和传统的道德风尚。
尊老爱幼是苗族社会的一大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晚辈忌讳叫长辈的名字。
长辈或同辈进入房间时,年轻人会站在那里等着。
在长辈在场的情况下,晚辈不能指手画脚。
遇到长辈,年轻人要主动让路,长辈有重担,要主动帮助,不要抢先。
在宴会或公共场所,年长者首先进入正席。
逢年过节,宴席中的鸡肝、鸡锥一定要敬席上的长者。
扶危济困、互帮互助是苗族的另一个社会习俗。
在农忙期或打地基时遇到困难,亲戚朋友会帮忙。
当某个村庄遭受火灾或水灾等重大灾害时,附近的村庄会主动捐款支援重建。
有一户人家丧了,全村不分远近亲疏,不计报酬地鼎力相助。
苗族人感情深厚,热情好客。
平时乐于接待行人,并以油茶、酒食相待。
逢年过节,外户芦笙队入城,全村全体出动,热情款待。
客人离开村子,家家都包午饭,以礼送客。
苗族有礼貌,重信义,主人不能在客人面前随意走动,对客人也不能失礼。
遇到路上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打招呼。
与人告别,亲切地告别。
平时上山,遇到柴草、树、地蜂窝上打有草标符号,视为有主,不可乱动。
苗族新婚酒席有敬酒送礼的风俗,当天酒席结束后,主人家另设一席,桌上放12只碗,桌边放酸鱼、鸡鸭肉是。
以前用的是硬币。客人把礼金装进酒碗,双手献给主人。主人喝了一点,递给了旁边的兄弟。
一般送一条酸鱼,厚礼敬几条或一筐酸鱼。
现在的纸币,客人要拿着票子,等主人喝干后才放入碗中,但主人不可能一杯一杯地喝干。
然后接过贺礼,放在桌上。
苗年期间,村村打芦笙同岁时,或节日到邻村游玩,年轻男子也要向主人的小姐行此礼。
行礼之后,彼此坐下来唱歌,彻夜长谈也是常有的事。
青年男女交往有互相送行的习惯,中途分手,男赠女钱,女用自己做的锦带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