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龙岩嫁娶风俗,龙岩那边结婚的风俗

龙岩嫁娶风俗,龙岩那边结婚的风俗

2024-01-25 17:38 来源 共享网站

龙岩嫁娶风俗目录

龙岩有哪些民风民俗?

龙岩那边结婚的风俗

带你了解龙岩客家文化

岩石婚俗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纳采:男方在到达女方家前100米时放炮,女方家听到鞭炮声时,也放鞭炮回应。

2.迎宾:媒人先下车,由女方家的晚辈帮新郎开车门,并端水给新郎洗手洗脸,新郎赠送压岁钱。

3.介绍:男车队的人把彩礼交给女方家的厅堂女方父母,女方需要给送彩礼的人压岁钱,然后由媒人介绍双方的亲人相互认识。

4.奉上甜茶:女方拜完祖先后,请男方按顺序入座。新郎应该坐在末席。新娘由媒人陪同,向男性亲友敬上甜茶,媒人同时诵吉祥话。

5.茶瓯:男亲戚朋友喝完甜茶后,新娘出来收杯,男亲戚朋友把红包放在茶盘上,用杯子压住。

6.戴戒指:新娘盖完茶信封后,由媒人陪同坐在大厅的高椅上,脚踩在小圆椅上。新郎将系着红线的金、铜戒指戴在新娘的右手中指上,取同体同心之意。新娘在戴戒指的时候要稍微弯曲手指,以免新郎戴到最后。之后,婆婆也会为新娘送手镯等见面礼。女方家烧炮庆祝。

7.改变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变称呼,先由准新郎对女方家人,改口叫过一次,再由准新娘对男方家人同样改口叫一次。

8.祭祖:女方父母和新人祭祖、告婚,由伯父点烛,媒人说吉祥话,香柱插进香炉后不可拔,忌重婚。

9.回礼:女方回礼男方送来的彩礼一部分,包括礼香礼烛礼炮各一份、数箱喜饼,另外再赠送新郎事先准备的6或12件礼物。

10.订婚宴:女方邀请双方亲友或媒人订婚宴,准备鸡腿扎红纸并送给男方小辈,男方压桌准备压岁钱给女方支付婚宴的费用。直到婚宴结束,男人都不能和女人打招呼,也不能说再见,只能先离席。

11.分糕:婚宴后,女方将分糕送给亲朋和邻居,广告示知小姐自己有名花有主。

12.告祖礼:男方回家后应由父母或长祝祷焚香,向祖先和神明报喜。

以上就是龙岩嫁女风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些习俗虽然繁琐,但都是为了表达对婚姻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龙岩有哪些民风民俗?

福建龙岩民风[娶客家媳妇]

闽西客家人的婚宴很有情趣。

男方家的迎亲队到达女方家,新娘出门在画着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说“过米筛”象征娘家活土(金气),去夫家重新创业。

接下来背出门,上车时,兄弟把一碗水浇在车上,表示出嫁的女人,要浇水。

这时,新娘放声痛哭。

到达男家后,在一福命妇手盛柑橘(香甜、吉祥园盘)的牵引下跨过鲜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

入门时,新娘跨过鸡,叫“挡门鸡”。

进入大厅,婚宴在里面的房间开始。

深夜,我很享受夜游。

“迎春”是指在农历立春之日,州官县尹亲到郊外举行迎春牛仪式,由官员亲自扮成春官打纸扎春牛或真牛下田耕田,讲究农勤桑。

在农村祭神前,各家各户摘树枝或桃花、李花,插在竹竿上,做“春把”,从天花板向高空,摆放供品,“立春”一到,焚香,放鞭炮,称为“迎春接福”祈祷着一家人安居乐业,稻子丰收。

有些地方会用土捏春牛,或者用纸扎春牛,分发到各家各户,放在灶君旁边,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客家女凉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帽子是用薄蔑或麦杆编织的,斗笠顶是用布缝制的,有的还绣了花(梅花居多),周围除了正面外,还有五寸大小的褶叠的彩布,远远看去,一朵朵艳丽像金盏花一样垂着。

未婚的姑娘还在布的两端编织着五颜六色的丝带。

这个腰封成为了显示客家女性结婚与否的指标。

凉帽除了遮阳、防雨水、防尘、防尘外,还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

[连城“走古事”]这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祈求连城县境内风调雨顺。

正月十四日上午十点左右,在菩萨轿、万民宝伞、彩旗、十番鼓乐队的簇拥下,在一条路上鸣枪,在数以万计的村民和观众中,开始了竞赛。打头的“天宫”架子进入第二架子的时候,鸣枪进去。第一次“古走”结束了。

第二次是正月十五的“古事”,在村子的溪流里列队。

鼓乐队互相浇水润湿,然后鸣枪三枪,“古事”棚蜂拥下水,逆水走径,他们不顾天寒水深,河石苔滑,跌倒又爬起来,勇勇往直前,至终点方允止。

[龙岩采茶灯舞]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采茶灯舞以“采茶”和“扑蝶”为基调,配以轻松流畅的民间小调,轻唱曼舞,充满欢乐热烈的气氛,是福建民间舞蹈的珍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将其收入文库本。

[姑田游大龙]元宵节游大龙是连城姑田的传统群众活动,起源于清乾隆16年(1751年)。

直径70厘米,长600多米,由150节组成,由600多名年轻人跳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闽西汉剧。

具有独特的风格,广泛流行于闽西客家地区和龙岩、漳平等地,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之一。

分为生、旦、丑、净四门当行;乐器有头弦、月琴、三弦、琵琶四弦,还有二胡、笛子、唢呐、大小锣、铜锣、碗锣、堂鼓、大小钱板、夹板等。

书中记载的传统剧目达200多个。

闽西木偶戏

木偶多达36个,每个木偶由10余条线吊挂而成,木偶身高76.59厘米,头部约8.32厘米,眼睛能转动,口开闭四肢能活动。

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

音乐有“高音”和“乱弹”两种。

“高腔”的基本曲调为“九调十三腔”,以清为主,用客家话演唱。“乱弹”吸收了闽西汉剧的西皮、二黄曲调,用官话演唱,木偶剧剧目有几百个。

50年代,闽西木偶剧代表队赴上海参加华东区地方戏曲会演,获“特种艺术表演奖”。

龙岩那边结婚的风俗

大致按照“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仪式进行。

招亲的男子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

如果女方同意,就由媒人和男方长辈带未婚青年到女方家相亲——“看妹子”。

如双方同意议婚,男方赠送女方信物(如金戒子)。

俗称“过度开采”。

问男女双方交换彼此的庚帖,然后找算命先生看看是否合得来,俗称“合婚”。

纳吉结婚得吉兆,即由媒人居中周旋,仪定彩礼、嫁妆,并由男方备礼给女家定婚,俗称“小束”。

来征集。

确定婚约后,选择吉日正式结婚。

过去买卖婚姻很多,根据1937年(民国26年)县政府的调查,彩礼一般需要200 ~ 300元。

乡下很多。

一般是30 ~ 50石。

加入鸡蛋、饼、鱼、肉、家禽等。

鱼肉大约以女子1岁5公斤计,女方16岁的话,就要鱼肉80公斤。

你需要新娘的衣服。

自备金的自备金?被帐?柜子?桌子数和新郎的衣服?帽子?鞋吗?袜子等都要带,嫁妆的多寡根据女方家里的情况而定。

古谚云:“上等人花钱嫁小姐,中等人花钱嫁小姐,下等人赚钱嫁小姐。”

女性,

虽然实际收入不多,但彩礼对男方来说在经济上依然是沉重的负担。

请男方选择一个好的吉日,准备好礼物和吉课大红帖送到女方家,俗称“送日子”。

亲切迎接

结婚前一天,男方家要挂上灯笼,把花轿放在大厅里,称为“养轿”。迎接新郎,戴红花,坐花轿,骑马等。在媒人的带领下,“亲郎”扛着鱼肉等礼物,大吵大闹。

来新娘家接花轿。

女方家在中厅摆放香案,女方长辈为新娘整容,把帔子化成了帔子。

结婚申请书由族长或家长在政府机关填写。

新娘拜辞祖先像和父兄后,由伴娘搀扶着上花轿。

在轿门上吊挂八卦、剪刀、镜子、直尺来避邪。

在路上,新娘如果不放声大哭,会被认为对娘家不利。

女方须由长辈或兄弟押嫁,称“坐公嫁”,连同花轿、嫁妆将新娘送到男家,又称“嫁”。

到家后如果吉时未到,就把轿子放进玄关的大篱笆里,不要着地。

到了吉时,由伴娘打着伞,扶着捂着大红头的新娘踩着红毡入门。

堂内悬挂祖宗像,列三祭品,是高烧的花蜡烛。

由礼生唱赞美,新娘新郎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入洞房饮交杯酒。

新郎给大家发了喜糖。

大家一起玩闹也不算失礼。

然后,在下面的客厅里吹嘘,举行了结婚庆祝宴会

客人,尽您最大的欢乐。

在武东等乡,还有给新娘糖拌豆腐的习惯,叫做“合水色”。

在中山等地,有专权者在品酒时谑称红蛋。

回门结婚翌日或第三日,新郎具礼偕新娘贽见岳父母,俗称“上门”。

女方家设宴待客,请亲友陪同,新郎坐首席。

第二天,妻子的父母和家人带来了剪刀、针、钻石,还有新娘的一两件旧衣服,还准备了猪肉和点心。

等他到女婿家探望女儿时,说了声“喜朝”。

以前规矩就是规矩。

但是,普通山村的贫困农家,无法做好准备,即使因陋就简,强行结婚,也不会有以上六礼的麻烦。

带你了解龙岩客家文化

龙岩位于福建省闽西地区。龙岩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还有珍贵的自然生态。

龙岩历史悠久,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中“客家首府”长汀、闻名遐迩的永定土楼就在龙岩。

这次的龙岩文化,就来介绍一下龙岩的客家文化。

龙岩,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

辖新罗区、永定区及长汀亭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四县,漳平市代管。

享誉海内外的客家先祖和著名侨区,是客家居民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

客家文化主要体现在客家的风俗习惯和客家话上。

客家的风俗习惯

娶媳妇

闽西客家人的婚宴很有风情。

男方家的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新娘在门口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里换上新鞋,说要过“米筛”,这象征着留下娘家的活土(金气),到夫家再过微创业。

跟着新娘被背出门,上车时她的兄弟泼了一碗水在车上,表示出嫁的女人,是泼的水。

于是,新娘放声痛哭。

到达男家后,新娘又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繁荣”。

然后婚礼的步骤就开始了。

客家凉帽。

客家凉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帽子是用薄蔑和麦棒编织而成的,斗笠顶缝上布,帽子的周围除了正面外,还垂下五寸左右的彩布,未婚的姑娘在布的两端系上彩色的带子。

缎带是用来表示客家女性是否结婚的。

凉帽除了具有遮阳、避雨、防尘的功能外,还是客家女性独特的头饰。

姑田游大龙先生

元宵节游大龙是连城县姑田镇的传统技艺,始于清乾隆16年(1751年)。

直径70厘米,长600多米,由150节组成,由600多名年轻人跳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闽西木偶戏

人偶多达36个,每个人偶用10多根线吊着。人偶身高77厘米,眼珠可以转动,嘴能张合,四肢可以活动。

有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

木偶剧的保留节目多达几百种。

龙岩语言文化

龙岩的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5个县说客家方言。龙岩市新罗区(闽南方言龙岩话区域)、漳平市(闽南语系漳州话漳平话;部分地区如溪南新桥等靠近泉州的地区为泉腔)通行闽南语。

另外标准语在这个地区被广泛使用。

龙岩的客家文化之旅。

龙岩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有很多历史遗留的遗迹。主要有培田村古民居、连城四堡、土楼民俗文化村、上杭李氏大宗祠、福建土楼等。

培田村的古民居

培田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位于连城县境内,被誉为“民间故宫”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人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它以\\“九厅十八井\\”为基本特征,构成了一个组团,布局宏大,设计考究的古民居建筑群落,其厅宽,雕工,纵主横次,厅堂配套,科学室内卫生设施是建筑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连城四堡

连城的另一个古镇四堡,是中国唯一活着的古代雕版印刷的见证。

四堡的雕版印刷始于宋末,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当时这片土地上印刷作坊鳞次栉比,书籍建筑林立。在一张张黑斑木板上,“藏板所有,翻刻必究”、“本斋藏板,翻刻必究”等字样清晰可见,足以证明“版权”这个现代时髦的词语,在那时就有了它的原始萌芽。

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有山高皇帝远之感,当时全国许多禁书《金瓶梅》等都在这里印刷,四堡的雕版印刷更加兴盛。

连城四堡被列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幸存下来的古书坊群也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土楼民俗文化村。

土楼民俗文化村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内。

景区内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圆楼王子”振成楼等其他特色土楼40余座。

上杭李氏大宗祠。

溶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合为一炉,是清道光16年(1836年)李氏后裔(李火德的第23代孙李梦兰)历时4年建成的。海内外众多李氏宗亲前来参观,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现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文化,以规模宏大、内外皆凝的“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这里的土楼历史悠久,种类之多、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结构之巧妙、功能之完备堪称世界之最。

据统计,这里有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30多种,最古老的是土楼馥馨楼,位于永定县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1976年。

360多座圆楼,它像飞碟一样,从地上冒出来的巨大蘑菇,最震撼人心,它是一座外形酷似古罗马圆形竞技场和现代体育馆的巨大单体建筑,联合国专家称它为“世界独一无二”山屋建筑模式犹如神话,是世界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奇观。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福建旅游品牌。

你可能会喜欢:

传统文化:汉族传统的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包头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令人流连忘返的奇景——仙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