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什么有趣的风俗,江西人冬至吃什么?
参考 知识库 发布 2024-01-24江西有什么有趣的风俗目录
南昌的习俗有什么?
江西人冬至吃什么?
江西婚礼风俗有哪些?
1. 吉安喊船:这是吉安市青原区陂下村的一项民间祭祀活动,每年春节期间举行。村民们会举彩旗、抬龙船、赶长龙,举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祈求风调雨顺。
2. 鹰潭畲族歌会:畲族是一个古老又具有浪漫色彩的少数民族,鹰潭地区的畲民过年时特别爱唱歌,他们边歌边舞,十分享受。
3. 南昌采茶戏:这是江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清道光年间的“花灯”和“十二月采茶调”,经灯戏、三脚桩、半班等阶段而于清末形成。
此外,江西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习俗,如庙会、舞龙舞狮、放河灯等。这些习俗不仅是江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您对江西的文化和传统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这些风俗习惯。
南昌的习俗有什么?
江西南昌地区的求子风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时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土桥,桥上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来到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便可生男孩。
“六月六晒龙袍”: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爷及寺庙菩萨晒衣袍的日子,这天“阳气”足,气候干燥,经六月六日晒过的衣物,不会发霉,不会被虫蛀。
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衣物全搬出来晒。
这一习俗,实际上也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
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曲之一。
它是由民门采茶灯和民间灯彩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
南昌采茶戏表演诙谐风趣,唱腔优美深情,有着浓郁的南昌乡土气息。
戈阳腔也叫戈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地方戏中著名四大声腔系统之一。
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阳县形成而得名。
现在我国有11个省的高腔剧种与戈阳腔有渊源关系,当今著名的“京腔”就是在戈阳腔基础上,融合其他声腔发展演变后形成的。
戈阳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动作大,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民间演出。
江西人冬至吃什么?
江西人冬至除了有冬至吃饺子、汤圆的习惯,还有其他特色。
吃热豆腐
南昌人在冬至要吃上一碗热豆腐。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冬天到了,吃一碗热豆腐不但能暖身子,还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热热乎乎。
老话说“冬至隔夜吃胡葱烧豆腐,有吃吃一夜,无吃冻一夜,吃了热一冬,不吃冻一冬”。
据介绍,因为“腐”与“富”谐音,民间谚语这么讲,“若要富,冬至隔夜胡葱烧豆腐”,这也体现了百姓向往生活富裕的心理,因此这个习俗一直传到现在。
打麻糍果
不仅如此,江西各地也有不少有趣的风俗。
上饶的冬至热闹非凡,农村除了扫墓外,还要打麻糍果。
九江每年则有冬至打糯米粑的习俗,清晨一大早,窗外会响起“咚咚”打糯米粑的声音。
麻糍是江西的特产,也是闽南着名小吃,多作为祭祀用的供品。
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
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
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吃糯米饭
在宜春,人们冬至则要吃糯米饭,喜欢吃甜的便在里面加上红薯,咸的则加豌豆和腊肉。
而赣州客家人冬至当天则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寻根仪式;在饮食上,冬至要吃酒酿汤圆,俗称“冬至不挪圆,老公小鬼不赚钱”。
腌肉酿酒
另外,冬至也是民间“腌”“霉”的好时节。
老南昌人常说,“冬至腌肉骨也好”,因此一般在冬至节以后开始杀猪腌肉、霉豆腐、用糯米蒸酒等,为过年做好物资上的准备。
另外,上饶人在冬至这一天还要灌香肠、腌鱼肉。
除了腌制美味的鱼肉外,晾萝卜也是冬至的一道风景。
据称,冬至晾的萝卜是最爽口的,霜风一吹,萝卜就脆,过年前后就差不多可以吃了,全家人都特别喜欢。
江西婚礼风俗有哪些?
江西南昌地区的求子风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时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土桥,桥上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来到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便可生男孩。
“六月六晒龙袍”: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爷及寺庙菩萨晒衣袍的日子,这天“阳气”足,气候干燥,经六月六日晒过的衣物,不会发霉,不会被虫蛀。
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衣物全搬出来晒。
这一习俗,实际上也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
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曲之一。
它是由民门采茶灯和民间灯彩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
南昌采茶戏表演诙谐风趣,唱腔优美深情,有着浓郁的南昌乡土气息。
戈阳腔也叫戈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地方戏中著名四大声腔系统之一。
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阳县形成而得名。
现在我国有11个省的高腔剧种与戈阳腔有渊源关系,当今著名的“京腔”就是在戈阳腔基础上,融合其他声腔发展演变后形成的。
戈阳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动作大,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民间演出。
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 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
为了增加节日的气 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 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南昌人对于拜年也是很讲究的。
初一儿子给父母拜年,幼辈依次给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邻居贺年。
初二女婿给丈母娘拜年。
初三女儿回娘家要给邻居分糖饼,体现邻里关系融洽。
在过年期间,初七是很重要的,南昌民谚:“上七大似年。
”因为传说女娲造人就是在初七。
初七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糊羹,人们认为,吃了糊羹,象征步步高。
过年的最后一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灯节”。
南昌的婚庆风俗由来已久,让一代代人感到妙趣横生,迎亲便是其中的一项。
迎亲的日子到了,男方家一大早设宴招待女方客人,宴席散去之后,由男方家一年长者和家人一起去“迎亲”。
过去迎亲的花轿需八人抬,男方家配上“杠箱”和“礼篮”。
那时候的婚礼很隆 重,配上肉一百斤、面一百斤、花饼一百斤以及大洋六十块等。
姐妹宴则是为了辞行娘家的小姐妹。
所有物品上都洒有红纸屑、松板,并放上红蛋、“喜”字剪纸。
到了女方家,女方家用鞭炮相迎。
可女方家帮工们都闭门不让男方家客人进门,争要男方家的喜烟、喜酒、喜糖。
而迎亲的在门外唢呐锣鼓大作,以示“催妆”,双方谈妥后,大门方打开,女方家设宴招待男方来宾,并收下伴送三礼,把蛋、糖、饼等都送给来看热闹的小孩。
这时女方家又借口东西不足数大骂男方家,男方家来的人也借辞解释或与女方家对骂,双方争执不休,正所谓“越骂越发”。
虽然现代社会提倡移风易俗,但古老而淳朴的婚庆习俗源远流长,并融入了现代文明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