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土家族的文化风俗,土家族有什么习俗?
发布: 2024-01-23 05:06:21 来源 开源网站有关土家族的文化风俗目录
土家族风俗。
土家族有什么习俗?
土家族的风俗特色
土家族文化风俗
一、服饰文化
土家族的服饰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以蓝、黑、白为主色调,款式大方,线条简洁。男子多穿短装,戴八角帽,妇女则穿左襟大褂,或穿苗族式的衣裳。在重要的场合,土家族人会穿上绣花鞋,戴上精美的头饰。绣花鞋精致细腻,头饰则以龙、凤、鸟、蛇等吉祥图案为主,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建筑风格
土家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木结构为主,房屋多采用“四合院”形式,房屋周围筑有围墙,墙上常用来种植蔬菜或攀爬植物。此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也是一大特色,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吊脚楼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体现了土家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饮食习俗
土家族的饮食习俗丰富多彩,以大米、苞谷为主食,副食则以酸辣食品为主,如酸菜、酸萝卜、酸辣椒等。此外,土家族人还喜欢饮酒,酒是待客佳品。在烹饪方式上,土家族人讲究原汁原味,烹饪技巧独特,如“烤全羊”、“烤肉”等都是土家族的传统美食。
四、音乐舞蹈
土家族的音乐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舞蹈形式多样,如“毛古斯舞”、“摆手舞”、“八宝铜铃舞”等。这些舞蹈动作粗犷豪放,节奏鲜明,展现出土家族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在乐器方面,土家族的乐器多采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制成,如“龙舞笛”、“巴鼓”、“咚咚喹”等。这些乐器声音清脆悦耳,为土家族的音乐舞蹈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五、节庆活动
土家族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赶年”、“牛王节”、“端午节”等。在这些节日里,土家族人会穿上盛装,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赶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唱歌跳舞、赛龙舟等活动;“牛王节”则是为了感谢耕牛对农业生产的重要贡献;“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些节庆活动不仅展示了土家族丰富的文化传统,也加强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土家族风俗。
在社会上,土家族与人交往,都很讲情礼文明,注重和珍惜民族声誉。
对人称呼,无论亲友长幼,“尊敬”二字为先。
在土家社会中,亲戚来往非常密切,礼仪不少,且不问贫富,不论亲疏。
土家族有句谚语,“亲戚象把梭,往来脚跟脚”。
土家族不仅亲族往来,有优良的道德风尚,就是与一般人往来,也很讲究社交道德。
一切都讲究文明礼貌,维系民族传统道德。
人生四礼 土家族在人的一生生活中,礼仪较多,但归结起来,只有四大礼仪,即诞生礼,成年簪冠礼、婚礼、葬礼。
现将人生四大礼仪,分别记述之。
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祀。
土家族人,相当注重为婴儿举办诞生礼仪式,既含有为新生命祝吉的意思,也有为产妇驱邪的表示。
礼仪中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土家族人举办诞生礼仪过程是较长的。
结婚礼 土家族人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制度里,有着不同的婚姻制度,不同的礼仪、习俗。
祝寿礼 祝寿,土家族把它视为人生礼仪中重大礼仪之一。
对祝寿,土家族有些不成文的俗规;未满童限的小孩,称为“长尾巴”;成年人,则叫“过生日”;五十岁,方称“祝寿”。
但是,若父母在世,即使年过半百,也不能举办“祝寿”,有“尊亲在不敢言老”之说。
最隆重的祝寿,是满六十花甲;特大隆重的寿诞,是年满百岁,称为“人间寿星”。
因此,土家族庆寿仪礼,也就因年龄而异。
葬礼 土家族葬礼,既有社会习俗的特点,又有对处理死者的信仰。
不过,民族历史的悠久,民族杂居的融合,使土家族的葬俗不断发生演变。
但是,无论怎样演变,其民族特征总是鲜明的,而且有着重大的科研价值。
土家山俗 土家族世代居住在山,奔走在山,耕种在山,烧伐在山,吃喝在山,交往在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土家族山的习俗。
概括起来,主要有刀耕火种,春种秋收,饲养猪牛,买蛋买盐去赶场,“闺女人人会绣花”等。
土家族有什么习俗?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
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
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
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
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宾。
主人立即煨茶装烟,做油茶汤。
席上, 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
同时,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
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泅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
它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民族饮料。
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
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劳质朴,从开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习惯。
他们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风尚。
亲朋邻里,遇结婚、丧葬、建房、天灾人祸,互相关照,互相帮助。
遇上结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开伙,一齐去贺喜,帮着迎亲、过礼、布置新房、做饭安席、照料客人。
遇上白喜,听见报丧,全寨人奔来,白日帮忙张罗,夜晚跳丧守灵,直到抬丧掘墓,送葬垒坟,全当自家的事去做。
修建房屋时,上梁立柱,合寨出动,无人收取分文。
农忙时节,割麦栽秧,打谷扬场,对劳弱户,大家主动相帮,主人家只供饮食。
薅包谷时,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济,不要报酬,千百年来相沿成习。
上山围猎,所获猎物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
分配时,先清点在场人数,然后按人数将兽肉砍成若干块,穿上棕绳,装入背篓,加以遮盖,棕绳头外露。
一人端上背篓,转上数圈,在场的人各捉一棕绳,提出兽肉,无论好坏,都无意见。
田边、地角、道旁的水果,成熟以后,路人亦可随意摘食。
这些, 都保留着原始分配的痕迹。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达13个。
在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由于各民族交错杂居,长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往,风俗相染、语言相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了这里独特的文明史。
走进土家苗寨,翠竹岭下,古树丛中,可见座座寨子,依山傍水,清幽神秘。
进得吊脚楼,主人热情奉上清香爽口的油茶汤,冬暖身,夏消暑,让人倦意顿消。
倘若遇上“哭嫁”、“跳丧”,尽可领略土家族、苗族的婚恋情、生死观。
土家族的“赶年”、“四月八”和苗族的“赶秋”等节日,更是场面壮观,气氛热烈,颇具古风。
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
土家族的摆手舞,铜铃舞,苗族的芦笙、木鼓舞,弛名遐尔,久负盛名。
土家刺绣,苗家腊染,堪称一绝。
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薅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意真挚,优美悦耳,闻之如品甘饴,如沐春风。
土家族的风俗特色
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
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
观摹、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
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
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该都来陪哭。
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
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
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
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
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
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
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
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
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
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
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
丧葬基本是土葬,古代巴人也有火葬、悬棺葬、船棺葬的习俗。
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拜阶段。
土家族平时每日三餐,闲时一般吃两餐;春夏农忙、劳动强度较大时吃四餐。
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
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
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
有时也吃豆饭,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
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