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最具特色的风俗,白族,苗族,和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是什么啊?
参考 共享网站 2024-01-22 06:22瑶族最具特色的风俗目录
你知道瑶族有哪些礼仪和禁忌吗
白族,苗族,和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是什么啊?
瑶族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历史的民族,其最具特色的风俗之一是音乐和舞蹈。瑶族民间音乐和舞蹈丰富多样,以合唱和舞蹈最为著名。他们经常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他们的情感、表达对大自然和祖先的崇敬。
瑶族因居地不同,语言有别,文化差异,支系较多。新中国成立前,瑶族社会发展不平衡,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以农业为主,兼营林副业,如都安、巴马、富川等地;第二类以林为主,兼营农副业,如金秀、龙胜、兴安等地瑶山;第三类地区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如广西西部部分石山区、十万大山中心地区、大瑶山、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等。这些地区除耕作制度原始、生产工具非常落后外,人们大都过着狩猎和采集经济生活。
瑶族的服饰也具有特色。男子上衣有左大襟和对襟两种,裤子长短不一,以蓝黑色家机布为主。南丹白裤瑶男子穿白色灯笼裤,长至膝盖,故称之为“白裤瑶”。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长衫长裤,有的穿短衣百褶裙。头缠黑色或白色的绣花巾,束腰带,上衣、裙、裤、头巾、腰带均绣彩色花纹。饰耳环、手镯、银牌。
此外,瑶族的风俗习惯很有民族特点,但因各支系的居住地区的不同而产生服饰、饮食、居住的差别。这些特点都充分展示了瑶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
你知道瑶族有哪些礼仪和禁忌吗
瑶族人很热情、友好。
家中来客,他们必盛情款待,一般是男女分桌进餐。
进餐时,不能让老人和客人自己盛饭,须由晚辈盛饭;餐毕要双手举筷说声“慢吃”,以示敬意;凡给老人、客人东西,都要双手捧上,以示尊敬。
路不拾遗,非己莫取,是瑶族人的传统美德,他们会常常把自己一时带不走的东西放在路旁,打下草结作记号,不管放多久,别人也不会取走。
瑶族的妇女生孩子满月时,忌外人来访;男女对唱山歌时,双方须各在一方,忌同坐一条凳子,当着女人的面不能说粗话,堂屋内不准吐痰。
白族,苗族,和瑶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是什么啊?
白族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
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
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
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白族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以白色为尊贵。
大理地区的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海东地区男子则外套皮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小”,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
妇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
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
姑娘是把辫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雷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
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白族独特的节日有“绕三灵”、“石宝山歌会”、“本主节”“耍海会”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三月街”、也有白族人自己的“火把节”等众多的节日。
苗族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 “蒙”、“达木”、“达吉”。
他称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服饰 颜色而称“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 以住地或种植的作物而称“高地苗”、“八寨苗”、“栽姜 苗”等;三是旧时代统治者对他们的侮称,如“生苗”、“熟 苗”、“麻布苗”等。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
广西的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族之后位居第四。
全国苗族的主要分布地在贵州和湖南,广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与湖南、贵州、云南接界的广西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山区。
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
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 亥日。
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
新年来临,全家守岁。
吃 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 活动。
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
祈神求丰收,是 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
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 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 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瑶族 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人,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等省。
云南现有17.3万人,主要分布在河口、金平、马关、富宁、文山、麻栗坡、邱北、元阳、绿春、 红河等地。
此外,勐腊、景东、江城等地也有少数分布。
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
大约在隋代,居于现在湖南、湖北 一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成两个族群。
云南的瑶族是明、清以后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
以后又分迁到红河流域和墨江、勐腊等地。
云南的不少瑶族不仅会 说本民族的语言,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
在 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有本民族传统的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 花纹。
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 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男孩到十六、七岁要经过“度戒”,度戒具有成丁礼的性质。
一些瑶寨为了宣传“十戒”, 还特意请老艺人说唱,教育青少年勿淫、勿盗、勿奸、勿懒,要好学上进,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
瑶族婚恋自由,婚礼也比较节俭。
蓝靛瑶有上门入赘的习俗。
瑶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干巴节、新米节、目莲节等,盘王节(又叫达努节或瑶年)是最大的节日。
瑶族人民喜爱唱歌,每逢节日或 喜庆,都要唱起嘹亮动人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