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有啥风俗,满族的民俗民风有哪些
来源 开源网站 日期: 2024-01-22 22:52满族有啥风俗目录
满族节日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俗民风有哪些
1. 见面礼节: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如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抚胸礼等。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抚胸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弯,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并问安。
2. 尊老敬上:满族尊老敬上的传统尤为明显。晚辈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
3. 对待客人: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此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此时要议定婚期。
4. 婚嫁习俗:满族人结婚要会亲友,订婚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结婚时也有很多礼节,如新郎新娘的婚礼服要按照辈分、年龄等顺序进行穿戴和行礼。
5. 其他习俗:满族人注重丧葬习俗,对待逝者要庄重肃穆。在饮食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满族人不吃狗肉等。
这些风俗习惯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满族节日民风民俗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散居中国各地。
源于女真。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Manju)简称满族。
满族人民的节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中有的具有历史记念意义。
如最具民族传统的颁金节,中秋节,二月二龙抬头等。
满族人是特别注重礼节的民族。
颁金节
满族节日最具民族传统的是颁金节,即农历十月十日。
因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颁诏废除女真旧名,定满族为族名。
因此这一天就成了满族命名纪念日。
春节
旧历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首,停止劳作,合家同庆。
家家门上贴对联,按旗属分别挂红、黄、蓝、白不同颜色的彩笺。
至夜,祭祀神佛、祖先。
多面手合家吃水饺。
初一早起在人孩子换上机关报衣放鞭炮,相互拜年祝福。
端午节
每年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当日凌晨,家家早起至郊外踏青,采艾蒿、折柳枝。
插于门首。
食糯米糕。
戴香袋、荷包。
孩子颈腕拴五色丝绳,穿绣五毒的鞋地、背心。
中秋节
又称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又叫团圆节。
入夜后,家家在庭院中没供桌,供瓜果、月饼,至月到中天,家人团坐拜月赏月。
腊八
腊八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
这天要熬煮腊八粥。
主要以黄米、江米、绿豆、红枣等八种粮食干果熬煮而成。
其它节日 其它节日还有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中元节等。
风俗
满族人的后月的是扁平的,这是满族人的爱好。
尤其是东北一省的满族人,他们从扁平脑、袋为美。
小孩生下来以后,妈妈们就用小米、高梁米等做成小枕头,让孩子仰睡。
其实,汉族也有这一习惯。
满族的民俗民风有哪些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
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
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
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
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
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
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
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
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装。
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
领子 .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
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
马褂分为大襟 . 对襟 .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
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
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
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
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