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北方的风俗习惯,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

北方的风俗习惯,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

发布:2024-01-21 14:19 参考 开源网站

北方的风俗习惯目录

北方立春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

北方的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习俗

北方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拜年等,这些习俗都寓意着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幸福。元宵节则有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等习俗,这些都是为了庆祝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端午节则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寓意驱邪避恶、祈求平安。重阳节则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等习俗,寓意着祈求长寿、健康。

二、饮食习俗

北方的饮食习俗也独具特色,以面食为主,如馒头、面条、饺子等,这些都是北方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此外,北方的饮食口味偏重,喜欢使用各种调料和香料,如葱、姜、蒜、辣椒等,使得食物更加鲜美可口。在北方,还有一些特殊的饮食习俗,如腊八粥、糖瓜粘等,这些都是为了庆祝特定的节日而有的传统食品。

三、婚丧嫁娶习俗

北方的婚丧嫁娶习俗也很有特色。在结婚方面,北方人喜欢用红色来装饰婚礼现场,如红色的喜字、红色的花环等,寓意着喜庆、幸福。在丧事方面,北方人则注重祭祀和悼念亡者,如烧纸钱、上香等。在嫁娶方面,北方人也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新娘出门前要蒙上红盖头,新郎新娘要一起跨过火盆等,这些都是为了寓意着驱邪避恶、祈求幸福。

四、民间艺术

北方的民间艺术也十分丰富多彩。如剪纸、泥塑、糖画等,这些都是北方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剪纸是以纸为材料,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各种图案,用于装饰和祈求幸福。泥塑则是以泥土为材料,通过手工塑造出各种形象,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糖画则是以糖为材料,通过熬糖和绘制图案来制作糖画作品,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五、社交礼仪

北方的社交礼仪也十分讲究。在与人交往时,北方人注重礼貌和尊重,常用敬语和谦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拜访他人时,要事先约定时间并遵守时间,不可随意打扰他人。在餐桌上,北方人也十分注重礼仪和规矩,如不能插筷子直立在饭中、不能用筷子指向别人等。在送礼方面,北方人则注重实用和意义,不会送一些不吉利的物品或与节日不符的礼品等。

北方立春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北方大部分立春的习俗

1、春饼

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

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

《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

”这一习俗,可追朔到晋,而兴于唐。

《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

北京人吃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

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

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

”这是清朝的吃法。

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各种熟食和炒菜。

因其荤素搭配,食物种类繁多,故各种营养成分均很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钾、镁、硒等矿物质。

又因平时家中不常制做,故而新颖别致,令人见了胃口大开,可以养胃生津、滋阴化燥,特别适合老人孩子食用。

吃春饼时,每人面前最好放一只干净的平碟子,将春饼置于其上,放上和菜或其他炒菜,卷好,拿着吃。

在吃春饼的同时,还可以配些汤水来滋润。

春饼宜配绿豆稀饭或红豆小米粥等。

但若有一碗酸辣汤,或其他汤类,亦无不可。

2、萝卜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过去“咬春”就是买个萝卜来吃,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李时珍对萝卜更是赞誉有加,认为它“根叶皆可生,可熟,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您看,李时珍开出了一串萝卜的食谱。

而且,萝卜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它可祛痰、通气、止咳,甚至解酒、解毒、补脾胃、御风寒。

由此可见,吃萝卜表面看来仅是一种风俗,实际上它是古人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

民间也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的记载。

萝卜中还有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尤其是白萝卜或者水萝卜,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通常,酶能够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积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预防胃痛和胃溃疡。

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

北方过年的习俗丰富多彩。

除了饮食以饺子为主,还有很多习俗,如送灶神、磨豆腐、把面发、放鞭炮、拜年、穿新衣、杀年猪 、赶年集、贴春联、守岁等习俗。

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

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

北方过年习俗:

1、放鞭炮、拜年、穿新衣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

过年,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图个喜庆,也就是破旧的意思。

2、赶年集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过年好招待亲戚。

赶大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尤其是北方的农村,年关了,如果不亲自到集市上走一遭、转一圈、瞧一瞧、看一看、讲一讲、听一听,即使家办下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过年都是没有年味的。

3、扫房子

北方腊月二十三,是家家户户的扫除日。

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即是迎接新春佳节 有扫除晦气之意。

人们通过大扫除,表达了对新年的除旧迎新的思想。

在大扫除的同时,有些还会扔掉一些旧的东西,譬如衣服、鞋子等,并购置更多的东西,也代表了除旧迎新。

4、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豆腐是春节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

炸豆腐、豆腐盒子、制作豆腐茧等菜肴均需要豆腐。

5、杀年猪

腊月二十六,杀了年猪,除了腌制咸腊肉,剩下的都挂在仓房里。

快过年时拿回屋子里,“缓”一宿。

烀肉时用一口大锅,底下烧柴火,慢火烀上半天,这样烀出来的肉入味、好吃。

但小孩往往都等不及,不时地催大人给捞出一块来尝尝。

于是,这一天往往一点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头就饱了。

当然,还要留出一些生肉用来炒菜,还要一些瘦肉剁成馅,留着包饺子、炸丸子。

6、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

过年,主食就是白面馍馍,也是所有人期盼吃到的美食。

如果说发面是个技术活的话,那么蒸馒头则是个体力活儿。

馒头要反复地揉,才会有劲、好吃。

所以蒸馒头的时候家的男人们往往也会上场助阵。

做好的馒头剂子要大小均匀,然后才上屉蒸。

有的人家还会馒头上做一些图案,或者塞个红枣在馒头顶上。

7、把面发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北方人吃面食,主要是馒头,所以平日里每三五天就要发一次面、蒸一次馒头。

但过年期间则不然,要一次性蒸出十几天吃的馒头、包子、糖角来,所以这一次的发面特别关键。

发面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先将“面 子”用水泡开,掺上面粉,然后放在大盆里慢慢发酵。

因为量大,所以一般要发一整夜。

发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要加入适量的纯碱,再掺入一些面粉,揉到软硬合适,然后继续发酵一段时间,这发面是个技术活儿,各家主妇们都特别重视,因为过年亲戚来了是要吃的,谁蒸的馒头酸了、不起了,难免落人笑柄。

8、贴春联、守岁

大年三十,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北方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都会在自己家的门两旁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给节日带来喜庆之气。

北方人有守岁的习俗,就是家人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饭,有辞旧迎新之意。

9、回娘家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包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姑爷陪着媳妇回娘家, 初三,一般也是回娘家,但意义不同,这个日子,大都是没了爹没了娘的走亲戚。

10、吃饺子

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

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过年吃饺子,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11、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破五

大年初五,北方有“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放鞭炮崩穷、扫院子送穷、到田里动农具开始劳动等,这天一般不走亲戚,说是串门走亲戚有送穷不吉利之说。

12、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扭秧歌

扭秧歌是北方过年特有的习俗,从大年初一到元宵期间,不管男女老少组织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扭秧歌拜年,场面十分热闹。

13、送灶神

腊月二十三,北方过小年,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 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

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 “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

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说坏话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