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少数民族风俗,彝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有什么?
时间 2024-01-20 00:31:14 参考 知识库彝少数民族风俗目录
彝族风俗有哪些?
彝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有什么?
彝族风俗习惯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富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这些风俗习惯浸透着彝族的伦理、心理、感情和审美意识,展现出深刻的社会历史性,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将详细介绍彝族的十个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彝族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最具代表的是“火把节”和“彝族年”。
1. 火把节:这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府西昌市举行的火把节会场上,除白天举行斗牛、摔跤等传统娱乐活动外,夜晚的火把狂欢活动是凉山州火把节最为独特的习俗,将熊熊燃烧的篝火比作太阳,代表友谊和光明,冲破黑暗。
2. 彝族年:这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农历十月十日至二十日,主要活动是祭祖、祭拜山神、祭火塘等。
二、服饰文化
彝族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男女老少皆有自己独特的服饰。男子多穿长裤、长袍,头戴包头巾;女子则穿长裙、短上衣、围腰、披肩等。彝族服饰的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以龙、凤、鸟、兽等形象为主要内容。
三、饮食习俗
彝族的饮食习俗以烤、炖、烧为主,常见的食物有羊肉、猪肉、牛肉、鸡肉等。此外,还有荞麦饼、玉米粥等杂粮食品。在饮品方面,彝族人喜欢饮酒,酒是待客佳品。
四、婚丧嫁娶
1. 婚俗:彝族的婚俗十分独特,有抢婚、服劳役婚、会友婚等形式。婚礼仪式隆重热烈,充满民族特色。
2. 丧葬:彝族的丧葬仪式十分庄重,一般采用土葬方式。在葬礼上,有设灵堂、守灵、唱挽歌等习俗。
五、宗教信仰
彝族信仰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崇尚自然。在古代,还信奉“鬼神”,举行“送魂”、“收邪”等仪式以求安稳和谐的生活。在现代,部分彝族信仰基督教或者佛教等外来宗教。
六、音乐舞蹈
彝族的民间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既有山歌、小调等声乐曲,也有打击乐、吹奏乐等器乐曲。舞蹈方面,有欢快热烈的“锅庄舞”、“火把舞”,也有表现劳动生活的“插秧舞”、“打谷舞”等。
七、建筑风格
彝族的建筑风格独特,常见的有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平房或楼房。在山区,也有用石块堆砌而成的石屋。此外,在凉山地区还有“土掌房”、“蜂窝房”等特殊建筑形式。
八、民间工艺
彝族的民间工艺非常丰富,包括刺绣、编织、雕刻等。其中,刺绣工艺十分精美,图案丰富多样;编织工艺则以草编和竹编为主;雕刻工艺则以木雕和石雕为主。
九、竞技活动
竞技活动在彝族的风俗习惯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见的竞技活动有摔跤、赛马、射箭等。这些竞技活动既是锻炼身体的方式,也是考验和锻炼人的勇气和毅力的重要途径。其中射箭比赛以高度的准确性为主。还有捕鱼比赛,是由当地的青壮年男子充当渔夫,参加抓鱼的比赛。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除此之外还有武术比赛和神箭手比赛等传统竞技项目,充分展示了彝族人的勇气和力量.此外还有秋千比赛.是男女同
彝族风俗有哪些?
展开全部
爬花房--彝族男女的婚恋:爬花房是楚据彝族特有的风俗。
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
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
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
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
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
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
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
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
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跳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
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
三声大锣 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紧随其后入场。
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州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
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对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
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
妇女地位较低。
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
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
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
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
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
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服饰: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
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1)凉山型
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
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
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
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
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
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
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
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
多在腰际佩挂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
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
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
(2)乌蒙山型
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
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
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
又可分为威宁式和盘龙式。
(3)红河型
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着长裤,系围裙。
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
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4)滇东南型
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
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
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
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案。
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
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总体而言,彝族服饰具有以下4个特点:
(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
(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
(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
(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有什么?
1、待客习俗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
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
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
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
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
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2、烤茶相亲习俗
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
烤茶种类多样,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
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
彝族人还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为纪念灵鸟,客人饮茶时,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灵鸟翩翩起舞,而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也和百灵有关。
3、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
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
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彝族服饰样式
1、凉山型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
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2、乌蒙山型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
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
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
又可分为威宁式和盘龙式。
3、红河型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着长裤,系围裙。
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
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4、滇东南型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
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
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
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案。
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
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