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白族风俗,白族的民风民俗
来源 开源网站 发布: 2024-01-19剑川白族风俗目录
剑川县的民风民俗
白族的民风民俗
云南元宵节的风俗介绍
剑川白族主要具有以下风俗习惯:
1. 尚白的习俗:剑川白族妇女喜欢披白羊皮,服饰以白色为主。
2. 火把节:火把节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被称为“夫望吾”,意即六月狂欢节。这天,家家户户前竖小火把,每个村都要竖几柱大火把。火把顶端扎上“五谷丰登”彩色升斗,四周插上彩旗、花束,还有彩绳系上的一串串火把梨、花红、棠梨。
3. 梨花会:梨花会是白族传统盛会,在每年梨花盛开时节举行。梨园里荡漾着美的韵味,人们三五成群,或亲朋同聚,或举家共乐,纷纷到梨园里野餐,开展春游活动。
4. 青姑娘节:每年正月十五日,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过传统“青姑娘”节。
5. 服饰:白族妇女一般穿淡蓝色右衽大襟内衣,外着蓝色坎肩,坎肩用色调深浅不同的两种布料拼缝成自然图案;系长围腰,腰带和飘带上的白色桃花图案精美生动,绚丽多姿。
6. 元代回族迁入:聚居在东岭乡桑岭、龙凤村、信奉伊期兰教,村中建有清代清真寺。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7. 彝族火把节:彝族主要节日为“火把节”,常以芦笙奏乐,通宵达旦打歌,欢乐无比。
8. 傈僳族阔时节:傈僳族主要分布在羊岑乡三甸箐、杉林箐等山区半山区,常在“阔时”节(过节月)跳“刮克克”(打歌),用乐器“妻本”或“额资”伴奏。
9. 纳西族祭天活动:纳西族聚居在东岭乡石莱江村,常在正月初三举行传统的“祭天”活动,在节庆日跳“阿哩哩”舞。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剑川白族文化书籍或咨询当地白族人民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剑川县的民风民俗
石宝山歌会
石宝山歌会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在石宝山举行。
被誉为“白族歌城”的石宝山万人对歌会,是白族风情的集中展现,所许的白曲已被收入国际著名民歌歌目。
火把节
火把节传统的白族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
白族称火把节为“夫望吾”,意即六月狂欢节。
火把节这天,家家户户六前竖小火把,每个村都要竖几柱大火把。
火把顶端扎上“五谷丰登”彩色升斗,四周插上彩旗、花束,还有彩绳系上的一串串火把梨、花红、棠梨。
五彩缤纷的大火把拔地而起,格外壮观。
绕海会
绕海会绕海会于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剑湖边举行。
这天,剑川坝子四乡八寨的白族群众都聚集到剑湖边,以村为单位,成群结队,开展绕海活动。
一路上唱白曲,跳霸王鞭舞,还到本主庙里烧香磕头。
活动时,常以某村为起点和终点,绕海一周方结束。
青姑娘节
青姑娘节每年正月十五日,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过传统“青姑娘”节。
传说,青姑娘是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被迫做童养媳,遭受婆婆、丈夫的虐待,“挑水几担要计数,讨火迟回骂连声,身子打成破竹杆,胆战心又惊……”过着非人的生活。
她发出怒吼:“墙上人影难成画,水底捞月白费神,万丈铁链缠住身,难锁我的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她只得跳进海尾河,以死来反抗吃人的封建婚姻制度。
为了悼念青姑娘,白族妇女在每年正月十五日纷纷聚会,开展祭奠活动。
晚上,她们抬着青姑娘的偶像,走遍村中的大小巷道,边走边唱叙述她悲惨遭遇的长诗《青姑娘》。
本主会
本主会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宗教信仰。
“本主”即本境为主,是本地区的保护神。
本主庙前建有戏台,本主庙内除供奉本主外,还供奉其夫人子女和待从等。
他们的像常用松柏雕成、造型古朴生动,富有地方特色。
列为本主的神,大都是有功于民者。
每年的本主诞辰都要举行盛大的本主会,时间1至3天不等。
本主会期间要举行迎本主的仪式,开展唱戏、耍牛、唱白曲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届时,还在家中宴请亲朋好友。
梨花会
梨花会梨花会是白族传统盛会,在每年梨花盛开时节举行。
阳春三月,遍布在剑川坝子里、坡地上、河谷间的座座梨园都披上了洁白雅致的素装,棵棵梨树上缀满了耀眼的白花。
梨园里荡漾着美的韵味,在春风里摇曳的梨树枝条,仿佛向人们频频招手。
人们三五成群,或亲朋同聚,或举家共乐,纷纷到梨园里野餐,开展春游活动。
栽秧会
栽秧会栽秧会是上兰、沙溪等地的白族群众在栽秧会节举办的民俗活动。
常在田间演唱具一格的栽秧调。
田头上,专门聘请来年民间艺人在打击乐配合下高奏唢呐伴奏;田坝栽秧的群众一面高唱栽秧调,一面栽插,气氛热烈、活跃、充满了农家的欢乐。
栽插结束时,在田间开展“打吉打挂”的习俗活动。
常由一些人扮成县官司、府官、田公地母、师爷等角色,俗称“三班三房”,演唱吹吹腔。
白族的民风民俗
1、建筑特色
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
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
2、服饰特色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
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
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 等字样。
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3、婚俗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
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4、蝴蝶会
民间称为“蝴蝶会”,白族民间娱乐风俗。
流行于云南大理地区。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是苍山去弄峰下蝴蝶泉边彩蝶最多的时节,大如手掌,小似钱币,五彩缤纷,美丽异常。
附近群众纷纷前去观赏彩蝶,举行野餐,谈演洞经古乐,祈祷风调雨顺,年轻人借此谈情说爱,寻找意中人。
5、海西海歌会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一年一度的传统海西海歌会,歌会的举办地点位于洱源县牛街龙门舍坝子天然的高山水库——海西海。
云南元宵节的风俗介绍
云南元宵节的风俗有:白族青姑娘节、傣族烧白柴节、德宏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丽江棒棒会和楚雄永仁赛装节等。
1、白族青姑娘节
这天剑川县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聚在一起,专门请人扎一个青姑娘的偶像,给她穿上白族的盛装,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荡秋千,众人围着她边舞边唱,然后到海尾河边举行祭奠仪式。
晚上,由一人举着“青姑娘”偶像作前导,众妇女随后,绕遍村中的大小街道,边走边唱叙事长歌《青姑娘》。
随后再回到村中的场地上,和“青姑娘”荡秋千,直到深夜。
最后把“青姑娘”送进海尾河里。
2、傣族烧白柴节
事先由信众砍来白柴,堆至寺中备用,节日之夜,将白柴堆架如亭,各寺比丘、沙弥集中念经,最后由长老点燃柴亭,一时间鞭炮大作,烈焰冲天,围观者人山人海,彻夜辉煌。
集中念经的比丘、沙弥由长老率至村外林中修行七日。
白天在树下念经,夜晚在树下露宿。
七日期满,又汇集广场念经,通宵达旦。
日出后节日结束,比丘、沙弥各回佛寺。
3、德宏景颇族目瑙纵歌节
又名目瑙纵歌,是德宏景颇族的传统节日,意思是“大伙跳舞”。
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四至五天。
跳目瑙纵歌要在宽大的广场或草坪上举行。
4、丽江棒棒会
据传最早在丽江玉皇阁举行,当地喇嘛教徒朝庙念经,村民进香祭拜弥勒佛,后来渐渐演变成农具交易会,其中以用作斧头把、锄头把、锤子把等的木头棒棒最多,所以简称为“棒棒会”。
5、楚雄永仁赛装节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
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魅力,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
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
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