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春节都有什么风俗,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日期 2024-01-17 04时 来源 会员推荐南方春节都有什么风俗目录
南方春节的民俗
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南方春节的风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除尘:春节前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意味着辞旧迎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2. 贴对联:春节前,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对联,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3. 祭祖:在春节期间,一些南方地区会举行祭祖仪式,表示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4. 舞龙舞狮:春节期间,一些南方地区会举行舞龙舞狮表演,寓意着驱走不好的运势,迎接新的一年好运。
5. 吃年夜饭:除夕夜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顿饭一定要有鱼,寓意着年年有余。
6. 守岁:在除夕夜,全家人会一起守岁,等待新的一年的到来。
7. 拜年:大年初一,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8. 压岁钱:家长会给孩子发压岁钱,寓意着祝福孩子平安健康、长命百岁。
9. 逛庙会:春节期间,一些地方会举行庙会,人们可以欣赏各种表演、品尝各种美食。
以上是南方春节的一些风俗,各地可能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南方春节的民俗
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如今不多见。
如扫尘、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
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门画——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
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
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
据南梁人宗懔撰写的《荆梦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从辟山妖恶鬼。
”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
到了唐宋以后,发时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拜年——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
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
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
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
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
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
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
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
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
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舞龙、舞狮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各种喜庆节日庆典中都可见到,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种中国传统的舞蹈之一了。
舞龙,又称“耍龙灯灯”、“龙灯舞”。
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逢年过节常见的一种文娱活动。
狮是外来的异兽,我国国土上并没有狮生活的环境,但发展至今,狮在中国吉祥瑞兽的地位是举足轻重,与五灵(龙、凤、龟、麟、虎)并驾而驱,舞狮最初是由西域进贡中国的一种舞蹈,后来慢慢传入中国民间,成了老百姓的喜爱。
舞狮,又名“耍狮子”、“狮子舞”。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
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北狮和南狮两种。
现在“北狮”以河北沧州、北京为代表,“南狮”则以南海为代表,并辐射到番禺、顺德(即俗话说的南番顺)。
广州、香港、澳门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所舞的狮子风格也大都以“南狮”为主。
南方舞狮特点是:造型不如北方逼真,但款式多,色彩丰富。
舞狮者穿各种灯龙裤,上穿密钮扣的唐装灯龙袖衫或背心。
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
这种舞狮由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
另外还有吃团圆饭,守岁,收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等等。
南方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南方过年的习俗有贴对联、挂灯笼、祭祖、吃鱼、拜年等。
过年的习俗,南方和北方有很大不同。
比如,吃新年饺子。
这对于北方人来讲,非常重要。
不吃新年饺子,那就算不上过年。
而南方人则更看重年夜饭,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围住在一起吃完一顿年夜饭,则就算过年了,有没有饺子则就无所谓了。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
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
因此之故,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
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
南方过年的习俗有:
1、贴对联,说到过年一定要说说对联,那可是每家每户都要贴的,为的就是给新年求一个好兆头,一般贴在正门。
2、挂灯笼,在南方,特别是在南方的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在春节挂起大红灯笼,象征着新年红红火火。
3、祭祖,南方很多地区过年都要先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也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家人新年里身体健康、红红火火。
4、吃鱼,南方吃鱼就是取的“年年有余”的意思,期望新年能够赚得更多。
5、拜年,拜年是从中国古代就传下来了的,邻居亲戚互相拜年,来增进感情也求得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