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彝族丧葬风俗,彝族丧葬文化中的天葬,水葬分别有什么特别之处?
时间: 2024-01-06 01:21:00 来源 用户推荐丽江彝族丧葬风俗目录
丽江彝族丧葬风俗
彝族丧葬文化中的天葬,水葬分别有什么特别之处?
参加彝族葬礼注意事项
丽江彝族丧葬风俗
丽江彝族丧葬风俗
1. 丧事安排
在丽江彝族地区,当家中有人去世时,首先要请当地的巫师或祭司来确定死者的灵魂是否已经离开躯体。一旦确认,便开始进行丧事安排。在彝族社会中,丧事被视为家族的重要事件,因此,家族成员会齐聚一堂,共同处理丧事。
2. 丧服与丧期
丽江彝族的传统习俗中,死者的直系亲属要穿戴白色的丧服。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亲属在丧服上有细微差别。一般来说,丧期为三天,期间禁止任何娱乐活动,保持庄重肃穆的气氛。
3. 丧家饮食
在丧事期间,丽江彝族的丧家会准备一些特殊的食品,如糯米饭、酒等。这些食品不仅用于供奉死者,也用于招待前来悼念的亲朋好友。同时,为了防止触怒鬼神,丧家在饮食上也有一些禁忌,如不吃生冷食物等。
4. 招魂仪式
在丽江彝族的传统中,招魂仪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丧事期间,巫师或祭司会进行招魂仪式,以使死者的灵魂得到安息。招魂仪式通常在夜间进行,地点一般在家族的墓地或祭祀场所。
5. 哭丧与悼念
在丽江彝族社会中,哭丧是一种表达悲痛和悼念的方式。在丧事期间,家人和亲友会通过哭泣和念诵悼词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追思。悼念的方式还包括在墓地献花、烧纸等。
6. 葬礼流程
丽江彝族的葬礼通常在丧期结束后进行。在葬礼上,巫师或祭司会为死者举行安魂仪式,以确保其灵魂得到安宁。随后,死者的遗体被安葬在家族墓地中。葬礼结束后,家人和亲友会回到丧家举行告别宴,以示对死者的告别和悼念。
7. 葬后祭祀
在丽江彝族社会中,葬后祭祀也是一项重要的习俗。在特定的日子里,家人会前往墓地祭拜死者,以示对亡者的缅怀和尊敬。
彝族丧葬文化中的天葬,水葬分别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我国的众多民族中,有一个能歌善舞的美丽民族——彝族。
这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并且从人数等数据统计,这个美丽的民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
他们居住在凉山,毕节以及六盘水这些风光秀丽的地区。
在我国,彝族虽然已经算是一个大族了,但是人口数量等依旧比不上汉族。
对于作为汉族的我来说,彝族是个很神秘的民族,他们的很多习俗,风格都是我们不熟悉的,就比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的彝族丧葬文化。
彝族丧葬文化的特点
生老病死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必经之路,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在我们丰富的文化中,死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仪式,各个民族对待这个重要的人生结尾都有不同的方式。
就像我幼时在乡间看到过的,都是让死者遗体全须全尾,入土为安。
但是彝族却和我们有一些不同。
彝族的丧葬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书籍《越雟厅志·夷俗志》记载:“丧葬不用棺椁,以火焚化,用土石掩盖也。
”这是说他们不用棺材,直接将遗体火化。
当然也有土葬,直接将逝者装进棺材,肉身埋进土里,灵魂连同肉体一起深睡。
这两种都是比较普通的丧葬处理办法了,和我们的差距虽然有,但是也不大。
真正体现他们独特文化的却是我们很少听过的天葬,水葬等。
水葬是指将尸体放在水中,让他们随水飘走,天葬则为将肉身背到远远的山崖上,然后让秃鹫,走兽这些残忍的禽兽进行啃食。
这些丧葬方式虽然看起来有些无情,但其实对那些失去自己的亲人来说,他们并不是不悲伤,也不是不够重视,他们选择这些方式,是习俗,在决定之时也是托付巫师算了又算,这些多种多样的方式,它们的核心还是爱。
多样性的原因与异同
彝族的丧葬文化和我们的文化有很大差异,在我眼中有些方式甚至是天方夜谭。
首先说说火葬,放在我们现代或许有些人能够同意这一行为,毕竟随着历史的发展,火化的受众面已经广了很多了。
但是古代人注重的是什么呢?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就算是死亡也不能白白糟蹋父母给自己的肉身。
而火葬是让自己一生的结局化为灰烬,水葬让亡人随水漂流,和我们推崇的肉身完整并不符合。
自然,这样不同文化的产生是有原因的。
彝族大多数生活在山区,生活在水边,自然环境秀丽,古时也不会有与大量汉人群居。
对于逝去的人,他们会在自然的天地之间,好好地祈祷;而我们,或许对于那些自然的体会,并没有彝族同胞们深沉。
但是说实话,我们的相似之处也是有的。
有亡者离开了,汉族人民们会举办丧礼,会去守灵,还要大开宴席邀请我们的亲朋好友见证一个生命的最终结束。
而彝族也是,我们都会举办悼念活动,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看一个活生生的人怎样走向生命的结局。
千帆过境,笑看人生归路
彝族的丧葬文化,是彝族众多文化种的一种,更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里的一个小小分支。
对次,我们想看见的绝对不是很多人像网络上的无脑喷子一样,肆无忌惮地diss和嘲笑那些和我们不同的文化。
不要因为自己的见识不深就去嘲笑他们的不妥,也不要因为这一点点不好那一点点残缺就完全抛弃这种文化。
彝族的丧葬文化不是什么腐朽文化,是彝族人民很多年历史的积累。
把他们的行为想法放在你的身上,说句不那么好听的,如果今天你切身遇见了这样的场景,请好好尊重他们,谁没有那样一个美好的祝愿呢?希望自己的身后事办得风风光光,希望看见子孙后代对自己的尊敬喜爱。
当千帆过境,人生走到归途,不要去恶劣抨击这些文化。
或许它们不够好,现在的彝族年轻人也可能已经不能接受这些方式,从安全卫生和环保的方面来看,似乎也有一些不妥。
但这些比较小众的东西,偶尔我也会惧怕它一不小心就消失了。
参加彝族葬礼注意事项
彝族人的葬礼很热闹,每个人都穿着传统的彝族服装出席,从老远的地方就要放鞭炮,让别人听到,知道又有一批人到了。
据说彝族服装穿起来的时候一般就是红白喜事的时候。
一路上,我们的队伍还会给小孩子撒糖吃,小孩子都一哄而上地在地上抢糖。
彝族人去世的时候,她生前住哪间房间,灵堂就设在哪个房间。
房间里面没有死者的遗像,死者被蒙上一层布躺在中间,来悼念的人进门的时候就会发出悲伤的声音,在屋子里面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
彝族人如果是寿终正寝的话,葬礼上是可以唱歌跳舞的。
如果是意外的话,就不能办的太高兴。
不管是怎样的去世,都要请毕摩来驱鬼和念指路经,火葬的时间也是由毕摩定的。
我已经听了很多彝族朋友说,老人是不害怕死的,他们害怕的是死后不是把他们火葬了,让他们的灵魂不能回到祖先来的地方。
指路经描写的那个地方是丰衣足食,没有烦恼的天堂。
彝族由于支分繁多,分布甚广,所处地理环境各异。
因此,丧葬习俗乃至仪礼在各地彝区,各个支系都不尽相同。
从丧葬形式到丧礼程序都明显地表现出地方差异和支系特色。
仅以丧葬形式看,彝族历史上曾有火葬,约在明代中叶后滇、黔、桂彝族改为棺木土葬。
此外,彝族还有过树葬、陶器葬、岩葬、水葬、天葬等。
1.火葬。
以火焚尸的丧葬方式。
在彝区传袭已久,嘉靖《贵州通志》载是当地彝人“焚于野,掷散其骸骨”;《越雟厅志·夷俗志》亦载:“丧葬不用棺椁,以火焚化,用土石掩盖也。
”《西昌县志·夷族志》也有记载,彝族火化尸体以后,“收骨殖于瓮,命忠实年老娃子数人,负瓮荷锄入深山崖洞密埋之,不令人知,防冤家盗掘也。
”现云南省的彝区火葬时,尸须蜷曲,男仰卧,女侧卧,架起柴楼放火烧之。
而后掘坑将余灰用坛装起并包以茅草,放在坑中埋葬。
有的在垒坟后,堆子周围砌一转石头。
宣威县有的彝人家的祖坟场就是火葬墓群。
也有的在火化之后,将骨烬放入罐中送到岩洞里。
这两种葬法皆属复合式的二次葬,即火葬后再土葬,或火葬后再岩葬。
传统的火葬方式被保留和沿袭得较为完整的和原始的是大小凉山。
2.土葬。
滇、黔、桂彝族明清以后逐渐以棺木土葬代替了传统的火葬,土葬习俗与当地汉族类似。
云南撒尼彝族人死后一般停放两天,由巫师颂经送魂,村里人及女方亲属来“耍狮子”、“闹猴子”、“跑锣鼓”等。
出殡当天,全村男女要去送葬,男人在棺前,女人在棺后,列队送往墓地,每人自带酒菜,丧家准备饭食。
女的死后必须请娘家亲属来送终,出殡时母舅要交酒还人,表示断绝以往的婚姻关系,如没有娘家的人来送葬是不能出殡的。
阿细 彝族人死后需停尸三天才出殡,全村人自备口粮,齐集在公房里吃喝三天,表示祭祀。
3.水葬、天葬、岩葬。
为古代凉山彝族的特殊葬式。
水葬,即将尸体投入河中冲走。
天葬,即将尸体背到附近山头,任飞禽走兽撕食。
岩葬,即将尸体从悬岩上抛下。
这些特殊葬法都是经毕摩根据死者的属肖、命宫、死日查经掐算后决定执行的,现已废止。
4.陶器葬。
又称为“直葬”、“冲天葬”。
即是在人死后,用六尺高的坛罐,将死者放入站直,埋在土里,垒成坟堆。
云南路南撒尼支系的彝族历史上曾实行过这种葬法。
当地人认为是祖先传下来的,人是站着走的,也要站着死,头顶青天,脚踏大地,活着如此,死了也如此。
5.树葬。
树葬是彝族古老的一种葬俗。
云南彝区流传着一则关于“树葬”的传说:“在汉代,诸葛亮在世的那个年代,彝族先祖孟获大将军的妾死了。
孟获让属下用帛缎裹尸,葬之在青松树丫上。
人们围在树下唱歌、跳舞,悼念这位美丽的妾”。
当地人们还传说,树葬之后,骨头从树上掉下来,不好处理,于是用桶把裹着帛缎的骨头装起来,或放之于树洞,有说放之于灵房,称为“鬼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