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壮族风俗文化特色,广西壮族的民俗是什么,简要的描述及介绍

壮族风俗文化特色,广西壮族的民俗是什么,简要的描述及介绍

来源 会员推荐 发布: 2024-01-01

壮族风俗文化特色目录

壮族风俗文化特色

广西壮族的民俗是什么,简要的描述及介绍

壮族有哪些具体的民俗活动

壮族的风俗简介

壮族风俗文化特色

壮族风俗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习俗:壮族的主食是稻米,辅以玉米、芋头、红薯、木薯和养麦等。在节日或特殊场合,会准备一些具有特色的主食,如五色饭、糍粑、油堆和沙糕等。此外,壮族的肉食也很有特色,如白斩鸡、烤猪和鱼生等。酒水方面,壮人过去自家酿造的米酒、白薯酒和木薯酒是主要的酒水,其中米酒是过节及待客的主要酒水。

2. 建筑风格:壮族的传统民居是木楼,通常依山傍水而建。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3. 服饰特色: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4. 婚俗:“炮火”入洞房是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

5. 传统节日:壮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如歌节、农具节、蛙图腾祭祀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壮族重要的文化传统,也是壮族与当地其他民族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平台。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想要了解更多壮族风俗文化特色,可以阅读民俗学书籍或请教民俗学专家。

广西壮族的民俗是什么,简要的描述及介绍

壮族的节日多与当地汉族相同,春节、、春秋社日、清明、、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汉族民间节日,也是壮族的岁时节日。

壮族比较具有本民族特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牛魂节”、“”等。

壮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

过去,“女娶男嫁,夫从妻居”曾经较为盛行,后来过渡到“从夫居”的父系家庭为主。

直到近、现代,壮族农村地区仍普遍存在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新娘出嫁那一天,由十来个同辈姐妹陪同到新郎家,有的地方当天婚礼过后即回娘家,有的地方新娘与同辈姐妹一起在新房中歌唱达旦度过新婚之夜,次日一起回娘家。

以后逢农忙或节日才到夫家劳动几天。

一般要到二、三年后或怀孕后才长住夫家。

壮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主要有两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

清代中叶以后,土葬成为主要葬法。

壮族的土葬,以“二次葬”为主要葬式。

二次葬,也称捡骨葬、拾骨葬,壮族称之为“金罈葬”、“金钟葬”等。

其葬法是:亲属死后,以薄棺就近埋葬,起“长墓”;待三五年筋肉腐朽后,再掘坟开棺捡其骨骸装进陶制的“金罈”中,然后择定风水宝地埋葬,起“圆墓”。

近代以来,有个别富贵之人,为显示自己的身份,一次葬非常隆重,墓地也建得异常堂皇,不再做二次葬,民间称之为“大葬”。

不过,在一般民众观念中,对此种葬式并不看重,也不认可。

扩展资料壮族是最多的一个,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

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北达贵州省从江县,南抵。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参考资料:

壮族有哪些具体的民俗活动

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为我们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都难,呵呵~)。

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现在好多了,因为改革开放了嘛0。

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

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持着)。

壮族的风俗简介

壮族的风俗习惯

篇一:壮族风俗习惯

壮族风俗习惯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国35%以上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

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这点与侗、瑶、苗民族有异曲同工。

但是壮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

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这又是壮族人特有的方式。

壮族人服饰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

女子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上衣是左衽无领阑干衣,腰部扎有紧身带,下身穿长裤,裤角稍宽,裤脚有兰、红、绿色的丝织和棉质阑干镶边。

裤外套短裙,裙也有镶边。

头上包黑毛巾,穿绣花鞋,戴耳环、手镯和项圈,裤腰左边悬挂一个彩穗筒。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

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布鞋。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

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

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

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

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人人能歌,个个会唱。

因此,广阔的壮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