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春节的风俗,内蒙古过年风俗有哪些?
2024-01-01 01:25 来源 知识库内蒙古春节的风俗目录
内蒙古春节的风俗
内蒙古过年风俗有哪些?
内蒙古的过年风俗有那些?
中国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
内蒙古春节的风俗
内蒙古过春节有许多有趣的风俗。首先,在春节来临前,家庭主妇会为春节的准备工作忙碌起来,包括购买年货、打扫房屋、准备节日食品等。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服,拜访亲朋好友,互赠礼物,一起欢度佳节。
在内蒙古,还有一些独特的春节习俗。例如,在除夕夜,人们会举行祭祖仪式,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此外,还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寓意着驱赶恶运和迎接好运的到来。在除夕夜,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这顿饭通常会有很多寓意吉祥的菜肴,如鱼、肉、饺子等。
此外,在内蒙古还有一些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游戏和活动。例如,蒙古族人民会在草原上举行赛马、射箭等传统竞技活动,这些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
总的来说,内蒙古的春节是一个欢庆的节日,人们会通过各种习俗和活动来迎接新的一年,祈求幸福和好运的到来。
内蒙古过年风俗有哪些?
1、小年
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
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
2、大年
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
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
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
3、拜年
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
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
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
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4、上香
在晚餐前,先要上香,献供品祭祀天地、祖宗。
完毕后,全家坐在散发着松针叶清香的堂屋里吃“年饭”,燃放鞭炮以增加节日的喜庆。
5、接天地
初一黎明时要接天地,这天吃除夕之夜剩下的饭菜,不能动刀、扫地、泼水等。
初二这天,在农村的要在凌晨到井边、河边抢挑“新水”、放鞭炮,认为最先挑到的“新水”最吉利,认为喝了此水一年中避邪驱恶,人畜不生病。
内蒙古的过年风俗有那些?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这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之日。
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热闹非凡。
大年,也就是春节。
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
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
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
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
接着,开始拜年。
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
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
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
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鄂伦春族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也是鄂伦春族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
节前进山打猎,冰上捕鱼,备过新年。
腊月二十三火神上天,要供食品。
除夕,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和北斗星,吃团圆饭,守夜。
初一清晨,人们忙着煮新包的“谢纳温”(饺子),鸣放鞭炮或向天空鸣枪,以示迎来了新的一年。
全家人走出屋外,面向东或南,燃起九柱香,叩头祭拜天神和山神,祈求神灵恩赐猎物,保佑全家免灾免祸、吉祥如意。
祭祀之后,按辈份次序入座就餐。
席间,晚辈要向长辈斟酒、叩头拜年,先拜爷爷、奶奶,再拜父亲、母亲。
弟弟、妹妹也要向哥哥、姐姐拜年,行屈膝请安礼。
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用手指蘸酒,向上、下、左、右弹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祖,然后向来拜的人嘱咐几句吉利的话。
太阳出来以后,人们穿上新衣服,携儿带女,带着酒肉互相拜年,先到氏族或家族中最年长者家里行拜,然后再到其他家。
进门先烧香祭火神,向篝火里扔一块肉,洒一杯酒,主人陪同客人祭拜。
祭祀毕,客人向主人敬酒、敬烟、叩头,并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受拜的长辈同样向来拜者说几句祝福的话,有的还要给压岁钱或几块糖。
这一天,老人一般都在家里等候晚辈来拜年。
初二开始,老年人互相拜年,或聚集在一起饮酒娱乐,青年人则自动组织起来进行文体活动,或者唱歌跳舞;或者赛马射击、摔跤比赛;或者下棋玩牌。
歌舞尤为人们所喜爱。
他们的舞蹈有反映飞禽走兽的生活怀貌的,有表现猎人捕捉野兽情景的,也有描绘妇女采集劳动场面的,动作古朴纯真,具有深厚的狩猎生活气息。
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初四。
初五,人们认为是“鬼日”,忌讳出门,也不许娱乐和吵闹。
这一天,人们都各自在家里休息。
初六开始,猎民可以上山打猎,恢复正常的生产活动。
正月十六早上,有相互给对方脸上抹黑的习俗。
中国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
1、内蒙古春节习俗
蒙古族人民在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进行赛马比赛。
2、台湾春节习俗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
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3、香港春节习俗
舞狮、舞龙灯等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
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4、澳门春节习俗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
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
5、江苏春节习俗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