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风俗特色,白族有什么生活习俗 饮食文化
发布 2023-12-30 01:14 参考 开源网站白族的风俗特色目录
白族的风俗特色
白族有什么生活习俗 饮食文化
白族的日常风俗都有哪些?
白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白族的风俗习惯及节日
白族的风俗特色
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风俗特色。以下是一些白族的风俗特色:。
。
1. 白族的传统服饰:白族男性穿着长袍,女性则穿着白色或彩色的上衣和绣花裙子。。
。
2. 白族的歌舞艺术:白族是著名的歌舞民族,他们的舞蹈多样且富有独特的风格。他们的歌舞艺术以激情、欢乐、快节奏的舞蹈为主。。
。
3. 白族的木雕艺术:白族人擅长木雕艺术,他们将自然景观和动物形象雕刻在木头上,展示了白族人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4. 白族的纳西竹楼:纳西竹楼是白族传统民居的代表,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而著名。这些竹楼结构巧妙,使用天然材料,整体效果美观而实用。。
。
5. 白族的摆天坛:白族人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每年农历正月,他们会在山上搭建一座临时的神坛来祭祀上天。这个仪式被称为“摆天坛”。。
。
6. 白族的传统婚礼:白族人的婚礼非常庄重而隆重,充满象征意义的仪式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拜天地、敬祖先、缠腿等。。
。
7. 白族的瑶山牛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三到十五日,白族人会举办瑶山牛王节,以象征丰收和祈福。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进行各种庙会活动和民俗表演。。
。
总的来说,白族的风俗特色体现了他们热爱自然、崇尚传统、重视家族和社区,同时展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富有激情的民俗活动。。
白族有什么生活习俗 饮食文化
白族生活习俗
一、服饰
早期男女衣服多用棉布自制而成。
老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大襟长衫、大摆档裤。
头戴瓜皮小帽。
脚穿布制圆口虎头鞋或荷叶绣花鞋。
青年男子多穿蓝白对襟衣,套银钮黑褂,黑蓝色摆档裤,头戴瓜皮帽或包头、毡帽。
系腰带。
脚穿布制连绊鞋或绣花叫底皮衲。
到民国初,年青妇女穿着改变,衣着各色大姊妹装和红、紫、黑褂,自绣各种花案,配上各色宽窄花边。
银光片订在衣袖衣襟上。
裤子为黑蓝、水红。
中老年妇女也有裤脚镶花边的。
姑娘们系有黑蓝布系腰或绣花围腰。
脚穿各种布制的绣花鞋。
喜戴银、玉耳边环、柳叶耳环。
手镯有滑标、扭丝、平扁银、玉镯、还多戴金银戒指。
已婚妇女束后发髻,髻上有红头绳别上银簪、玉簪,有的套上网兜。
也有用4寸宽、1寸长的黑衣布条围住发髻和顶部的。
五十多岁后,衣服花纹逐渐减少,多穿短而宽、袖口大、长到膝的大襟衣,外套一件满镶满滚的黑褂,系黑蓝色系腰,穿普通裤,脚穿鼻尖船形布鞋。
封年过节和做客,才戴耳环手镯。
二、 婚姻
1、说亲 :男方父母探好女方姑娘后,托媒到女方家提亲。
女方父母同意,就把姑娘生辰八字告知男方,经男方请人“合八字”,若婚姻合,表示这门亲事已定。
2、订婚:在合婚后,男方择定吉日“喝订酒”,日期多以正月初二、十六为吉。
3、结婚:日期多在十冬腊月或正二月,分搭彩(杀猪)、正婚(正客)、回门(谢彩)三天。
4、迎亲:俗称讨媳妇。
过去是骑马或坐轿,吹唢呐接亲。
5、认亲:第三天回门认亲,就是娶亲后的第一天。
三、喜事
1、满月酒:这是婚后生头胎婴儿请客,届时男女双方的伯母、婶婶:姑妈、舅母、娘娘,每人送20个鸡蛋,红糖1斤,米1升,布料3尺,到男方祝贺恭喜。
2、报喜:这是妇女生育后第三天,丈夫要带上一瓶酒,到岳父母家报喜。
3、戴百家锁:小孩满周岁,要到本主庙祭祠。
并请夫妻双全、子女多的二老给小孩戴一把长命百岁锁,祝小孩健康成长,兴家立业。
4、建新房:地基选择、动土挖基必须请地师择定,立木梁这天称造大吉,要贴新对联,亲朋好友送礼鸣爆竹祝贺,主人杀猪祭祀土地神、祖先和鲁班,请客一天。
5、 做生日:老人活到六十花甲,要请客做生日祝寿。
小孩一年一度做生日,往往杀只鸡,摆上点糕点。
四、节日活动
1、春节: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六,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2、过小年:即元宵节。
3、清明和冬至这两个节日,要到坟山墓祭祀祖宗。
4、端阳节:大人小孩都要戴五色线,喝菖蒲雄黄酒,以消患难。
5、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晚上杀鸡祭祖。
晚饭后天黑,点火把,把全家端午节戴的五色线剪下塞入火把烧掉。
6、中元节:又叫“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节”。
7、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五、禁忌
1、忌日:除夕晚上、大年初一忌串门子,忌口吹火。
妇女忌洗衣梳头。
建房办喜事,忌家长属相年月日。
丧葬忌重丧、重佛,立秋之日,忌做农活,忌用刀、锯、斧、镰、锄。
2、忌人:在外死亡忌抬入村进家,只能在村外收殓入葬。
非正常死亡忌入祖坟。
“安财门”后一周内忌外人进入。
妇女生育不满月忌入他家。
老人落气未安埋前孝子不能进入别人家门。
3、忌讳:妇女忌披头散发和赤脚哭闹而上别人家门。
在别人家中忌哭泣流泪。
出人家门忌踩门槛,手排门枋。
饲养牲畜不得进别人家门。
4、忌食:除夕晚杀的公鸡肉外人不能吃。
六、丧葬
1、装棺守灵:老人寿终,一般将丧事作喜事办。
选好吉日,念经超度,亲友前来奠祭后,才能出殡安葬。
在家停放期间,儿女要昼夜守灵。
在超度期间,要办酒肉,请前来奠祭的亲友吃饭。
2、出棺送葬:出殡时,街坊邻友自带抬具帮助抬棺。
为死者念经引路,孝男拄拐哭丧棒走在棺前,孝女走在棺后。
棺材抬至绕棺处,摆在高凳上,由念经先生举行绕棺仪式。
念完《绕棺经》,称为“搭桥过路”,遇到过桥时,孝男跪在桥上,棺从身上抬过,称为“背棺”。
平坝地区的白族人民,主食多为稻米、小麦;山区则以玉米、荞子为主。
副食品有各类菜蔬、野菜和多种山川特产。
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并善于腌制火腿、弓鱼、螺丝酱、油鸡枞、猪肝酢等各种味美可口的菜肴。
白族人民喜喝烤茶。
烤茶时,用一陶制小茶罐将茶叶烤黄,冲以沸水,顿时热气翻腾,芳香四溢。
有客来家,必烧烤茶水招待,每次只斟浅浅半杯,饮后口角留香,热渴顿解。
大理等中心地区的白族人民,还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称“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再切成肉片或肉丝,佐以姜、葱、醋、辣椒,以宴请客人。
此外,还有用糯米酿制的白酒,用苍山雪炖梅和糖制成的“雪梅”,邓川特制“乳扇”品也都十分可口。
白族的日常风俗都有哪些?
居住: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语言文字: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
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
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民族艺术: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宗教信仰: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民族节日: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
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
年节最为隆重。
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
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八进行祭拜。
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
隆重的团圆饭在餐桌中央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必上猪头肉,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肴。
祭祀:中元节和祭天是专门祭祀性节日,特别是每年阴历七月的中元节,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如果是新丧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届时要准备八大碗馔肴祭奠,其中有千张肉、排骨、酥肉、酿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脍鱼包肉馅,每道菜不仅用料讲究,做工精备,并且要富有观赏价值。
如是直系亲属或姻亲户,在发丧前还要做名为“三滴水”全席来吊唁。
所谓“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礼(做成凤鱼狮象状的菜肴)和八大碗三大类。
食俗: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
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
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
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
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
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婚俗: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恋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
婚礼斯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
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礼仪: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
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待。
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
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
进餐时,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白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白族的风俗习惯及节日
白族的节日
1、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
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
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2、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3、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
4、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5、剑川骡马会:七月中旬举办,会期一至两周,以骡马、牛等牲畜交易为主,故称为七月骡马会。
6、本主节:本主节名目繁杂, 日期不一。
7、蝴蝶会:农历四月十五日前后,是苍山去弄峰下蝴蝶泉边彩蝶最多的时节,大如手掌,小似钱币,五彩缤纷,美丽异常。
8、茈碧湖歌会:农历七月二十三,白天烧香祭祀本主,观看文艺演出和对歌。
9、海西海歌会: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男女青年或泛舟海西海,或登山环海而游,弹响三弦,对唱白族情歌,尽情游耍娱乐。
10、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11、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12、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