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福清端午风俗吃什么,福清端午节风俗

福清端午风俗吃什么,福清端午节风俗

日期 2023-12-27 来源 未知

福清端午风俗吃什么目录

福清端午风俗吃什么

福清端午节风俗

端午节都都吃些什么食物

端午节吃什么好?端午节可以吃哪些传统食物?

福清端午风俗吃什么

福清端午风俗有吃“起家粿”和“面饼”的习俗。“起家粿”是用米、麦磨成粉浆,或掺上蒸熟的番薯、红糖,让其发酵,入蒸笼熟成形,酸甜适口。“面饼”则有咸、甜两种口味,用料包括肉丝、蛏、韭菜等。而包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保留节目,福清的粽子以咸味为主。

此外,福清端午节还有钉门葱的习俗。人们从山上采来艾草、从水边拔来菖蒲,用红纸条扎在中段,钉在房门的门框上。艾草和菖蒲都是芳香植物,其气味可驱除害虫,净化空气,以其钉门有防疫保健作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地方志或咨询当地人了解更多关于福清端午风俗的特色食物。

福清端午节风俗

初一钉门葱,初二起炸猛,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晒午时,龙船赛起来。

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按照我们汉字来说,端是初、开始的意思,也有的叫端五,一二三四五的五,就是说五月刚开始的这五天,但以后由端五变成端午。

端午节都都吃些什么食物

端午节吃什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端午传统食物还有不少。

总的来说,端午节吃什么和当地的风俗和时令物产有关,下面小编就为你一一介绍上海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粽子

端午节吃什么 粽子

端午时节,粽子飘香。

传说公元前278年端午节这一天,流放到汨罗江边的爱国诗人屈原得知楚国都城沦陷,绝望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于是,传说“端午”乃屈原祭日,吃粽子赛龙舟便成为端午时节纪念屈原的中华传统风俗。

从古至今,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

黄鱼

端午节吃什么 五黄

“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感受“舌尖上的端午节”。

端午节里为何要吃“五黄”?田兆元教授解释说,这是江南一带的习俗,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五月麦熟,也是丰收景象,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杀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

所以说,吃“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但是,现代人发现,雄黄酒含剧毒物质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黄酒了。

一红

端午节吃什么 三白一红

“三白”——茭白、咸鸭蛋蛋白、白切肉。

“一红”——汗菜(加大蒜炒熟后菜汤红色)。

端午节时,阳气才开始抬升,百虫开始活动,邪气很盛,古人及采取一些方法健身、辟邪、驱虫、蛇、蝎,吃三白就是其中方法。

端午节恰逢夏暑,吃汗菜和喝黄酒、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9泡艾蒿一样,有消暑防虫的功用。

绿豆糕

端午节吃什么 绿豆糕

端午适逢夏节,因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故食绿豆糕,当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此习俗!一般在江南一带!

《浙江新志》记载兰溪当地“是日食品有粽、蒜、蛋白、切鸡、馒首、绿豆糕、薄皮糕及五黄、五烧等”。

《归安县志》记载端午当日“亲戚以绿豆糕、银鱼、灰蛋、角黍相遗”。

《湖州府志》、《菱湖镇志》、《南浔镇志》记载也大致相类:“亲戚以绿豆糕、银鱼、灰蛋、黄鱼、角黍相遗”。

端午节吃什么好?端午节可以吃哪些传统食物?

端午节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都有一些传统习俗,吃粽子是大家都比较了解的一种,还有些地方是吃其他的食物,那么端午节吃什么好?端午节可以吃哪些传统食物?下面为大家介绍。

1、端午节吃什么

1、吃桃、茄子及菜豆

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

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

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

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

在端午节吃茄子是可以预防蚊子咬(因为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就会取它的谐音)。

2、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

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鱼虾所害,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3、吃"五黄"

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

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

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4、喝黄酒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

"也就是说雄黄酒就是用白酒、雄黄勾兑而成的。

这么简单的饮品为何如此有名呢?这大概与白娘娘和许仙的故事有关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这天饮雄黄酒,现出蛇身原形。

故而,民间大概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

但是,现代人发现,雄黄酒含剧毒物质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黄酒了。

不过,因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故到了端午节这天,还会有人家会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黄熏条的,希望用来避邪和预防虫蛇伤害。

5、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

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6、吃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

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7、吃茶蛋

早我国的江西南昌地区,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是每家都是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

煮的蛋蛋有鸡蛋、鸭蛋、鹅蛋都是可以用的。

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8、吃“五红”

在扬州传统民俗中,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要吃“五红”——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黄鱼或者黄鳝——这样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

在端午节的时候饭桌上红苋菜是每家比不可少;而且还要有红心咸鸭,它的蛋价不高;以及也少不了雄黄泡酒后呈橙色,色色具备呢;

河虾买点儿,油炒后,虾壳红通通的红光油亮;烧鸭上市了,到鸭子店斩个脯或腿子(1/4只)花费不多,于是,所谓的“五红”也成了端午节餐桌上必定菜单。

9、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

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

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10、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

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其实,在不同的地域,由于人们对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传统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上,自然也就会有所差异,而本文所提到的十款食物,都是在端午节大家常吃的传统食品。

2、端午节吃粽子需注意

(1)食用要适量

粽子虽然味道很好但是也不能多吃,因为包粽子的米都是糯米,这种米远没有普通的大米好消化,所以我们并不建议大家吃太多,这样会容易导致胃胀胃痛,在吃粽子时还可以配合一些促进消化的蔬菜水果等,这样对胃的负担就会小一点,但是尽量不要选择寒性的水果。

(2)避免空腹吃粽子

如果胃里面只有糯米的话,因为糯米不好消化的特性导致了它他在胃里面待的时间会比较长,然后它会不停地刺激胃分泌胃酸来将他消化,这就会导致胃肠道发生发炎等症状,尤其是对于有胃病的人来说尤其不要空腹食用粽子。

(3)不要和冷饮一起食用

糯米在热的时候胃消化起来虽然比较费力,但是只要吃的不是很还是可以消化的,但是如果你在吃粽子时还喝了冷饮,那么就会导致糯米冷却凝固,这样胃消化起来就非常有难度了,所以最好不要和冷饮一起食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