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特色风俗,宁波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2024-03-09 18时 来源 会员推荐宁波特色风俗目录
宁波有哪些民风民俗
宁波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
1. 宁波话:宁波话是宁波地区独特的方言,以轻柔、婉转、富有节奏感和韵味而著称。
。
2. 宁波鼓乐:宁波鼓乐源于明代,是宁波地区的传统音乐艺术之一。它以鼓为主要乐器,节奏鲜明有力,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
3. 宁波民间艺术:宁波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包括龙舟竞渡、蛇舞、茶艺、狮舞、鼓舞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4. 宁波海鲜: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因此宁波的海鲜非常有名,其中以宁波老湾海蛎子、宁波大闸蟹、宁波鲍鱼等最为著名。
。
5. 宁波民居建筑:宁波的民居建筑以“三坊一照壁”为代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它们的特点是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并融合了宁波地方文化的元素。
。
6. 宁波茶文化:宁波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以宁波铁观音、宁波龙井等著名品种为代表。茶文化在宁波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宁波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宁波有哪些民风民俗
1、舞狮:在宁波市宁海县一带较为流行,一般在夏历正月或佛教有关节日,数十名农民组队,去各村轮流舞狮,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
狮舞有独舞、对舞、群舞,以三狮共舞为多,一雄一雌一仔,边舞边敲锣打鼓,以表演"抢五灯"为最精彩,即在场地中间、四角各置一盏灯,狂舞狮子在中间嬉打、咬打、抢灯等动作,四周围观群众。
2、赛龙舟:城乡赛龙舟主要在池塘、河流和湖泊中举行,龙舟分青龙、黄龙、白龙等;赛龙舟一般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举行。
前者相传是楚国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划龙舟,表示人们竞相营救。
后者则为宁波的中秋节。
除举行庙会外,赛龙舟可增加节日娱乐气氛。
当比赛开始时,划船人员头高高地昂起,一人站立于龙舟前身敲锣指挥,服装与龙舟同色,一声鞭炮响,龙舟齐发,锣鼓声与岸上观看的人群呼喊声不绝于耳,场面甚为热闹,先到终点者为胜。
宁波东钱湖的龙舟最负盛名。
扩展资料;
宁波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基本完成,东部新城区、余慈组团、杭州湾新区等重点区域的规划不断深化。
全年完成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90.4亿元,其中市区投资54.3亿元。
市区重点建设南外环、北外环、宁姜路、大闸路、育才路、通途路等城市骨架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滨江大道及景观二期、日湖公园、福明公园、南站广场改造及整治景观工程、非成套房改造等民心工程。
全年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长度120公里,其中市区40公里,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66公顷,其中市区136公顷。
参考资料来源;
宁波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宁波风俗有:
1、祭灶果
祭灶王的专用供品。
传说农历十二月廿三为灶群菩萨(灶王)升天汇报的日子,各家都要在灶头设香案祭拜,供品是以糯米粉制成的膨化干点心,由油果、麻枣、红球、白球、黑脚骨、白脚骨等组成,统称祭灶果。
2、廿九夜
大年夜。
一是专指,腊月最后一天如有三十日的,称“三十年夜”,只有廿九天的则称廿九夜。
也泛指所有的大年夜。
3、压岁钿
旧时大年夜由长辈发给孩子一些钱,让他压在枕头下,希冀有一个兆示来年好运的好梦。
4、上灯夜
元宵夜。
元宵又称上元,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夜,民间有洗扫和点上灯笼到各处“照爬虫”的习俗。
照完“爬虫”后将灯挂于醒目处,逐步形成元宵灯会,故有上灯夜之称。
5、相量盏
孩子上学时分发的点心。
旧时孩子第一次上学,家长备相量盏,以小盏盛饭和糖果,分送给其他新同学,作为见面礼,以示“结缘”。
相量,商商量量。
6、好日酒
喜酒。
好日,结婚的日子。
7、拜生酒
寿宴。
民间成人年龄逢十要祝寿,称“做生”,晚辈贺寿称“拜生”,平辈及长辈则称吃“生日酒”。
又有“做九不做十”的规矩,即提前一年祝寿,以示来年增寿;但六十岁则做正日,庆祝生命完成一个甲子的历程;另有“三十不可做。
四十不可错”之说,错过。
8、满月酒
庆祝孩子出生一月的宴席。
9、上梁酒
盖新房上主梁时祈福求太平的宴席。
上梁酒同时为感谢亲朋、犒劳工匠,对四邻八居则在上主梁时抛发“上梁馒头”。
10、搡年糕
做年糕的米粉要用捣臼搡过,此活最吃力,也最有特色,故名。
宁波人每到年底必做年糕,将水磨米粉蒸熟后搡成米泥,用专用的年糕板印成。
年糕谐音“年高”,以讨口采。
谚语:“出力勿讨好,阿旺搡年糕”。
11、注夏绳
立夏节孩子所系的七彩丝绳。
民间称夏季食欲不振、气候不适而消瘦为“注夏”,以为用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系于孩子的手腕或发辫上,可以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12、插地香
七月三十夜在地上插香。
传说此日为地藏菩萨生日,插香致敬;也比喻无规律乱插杆状物件。
13、祓高秋
过立秋节的一种仪式。
高秋,即立秋;民间在立秋节吃西瓜,吃薄脆饼与罗卜籽一起捣粹的粉末,以为可以祓除暑热,抵御秋寒。
14、出河头
新娘嫁后三日进知的一种程式。
民间以新娘在婚后第三日要到河边象征性洗涮一次,以示正式开始理家,同时也以此正式在村子里出面亮相。
15、闹头场
静场锣鼓。
旧时农村演戏,开场前先敲打一套锣鼓点子,招徕观众并静场。
16、路头戏
按一定套路随编随演的戏剧。
路,剧情套路;头,唱词韵头。
因这种随意编创、艺术粗糙的戏剧形式比较原始,多在乡间露台演出,也常常被理解成“路边头演出的戏”。
17、小热昏
卖梨膏糖的艺人所表演的曲艺形式。
卖梨膏糖的艺人为招徕顾客,以民间小调信口编唱即兴的内容,多以灰谐语言调侃人事,给人以胡说八道又妙趣横生的印象。
热昏,神志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