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广州除夕过年的风俗,广州人过春节的习俗

广州除夕过年的风俗,广州人过春节的习俗

来源 其他 日期2024-03-08 09:39:44

广州除夕过年的风俗目录

广州的过年习俗

广州人过春节的习俗

广州有什么春节习俗

1. 年夜饭:广州人会在除夕晚上全家人团聚一起吃年夜饭,享用各种美食。

2. 燃放鞭炮:在除夕夜,广州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在城乡结合部和郊区,人们还保留了燃放鞭炮的传统。

3. 贴春联、挂灯笼:在除夕前,家家户户会贴上一副春联,挂上红色的灯笼,以祈求来年平安、幸福、顺利。

4. 祭祖:在年三十晚上,家人们会在祖先的神位前烧香、献花、燃烛,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5. 看春晚:在除夕夜,全国各地的人都会看春晚,广州也不例外,这成为了一种全民共同的年俗。

6. 放焰火:除夕夜,一些人会在户外放焰火,欢庆新年的到来。

7. 红包:在新年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以表达对晚辈的祝福和关爱。"。

广州的过年习俗

广州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

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广州新年派发"利是" 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

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

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

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广州人过春节的习俗

1.在年初一前三日:廿七,廿八,廿九(有三十的话就从廿八开始,无就从廿七开始)就有花市了!这几天都可以去逛. 2.每年年廿八都要"洗邋遢",将家里的卫生都搞好. 3.到年初一大家都在家里呆着,年初二就回娘家拜年.年初三就可以到各个亲戚家拜年. 4.凡是未结婚的人都可以得到已经结婚了的长辈的利市(红包),多少不等. 5.年三十晚(无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团年饭,年初二吃开年饭. 6.年初一不能搞卫生,屋里有多脏都好,都要等到年初二开年(拜神)之后才可以搞.

广州有什么春节习俗

广州春节习俗:逛花市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

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

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逛花市

四季如春的广州,每当春节到来之际,按历代习俗,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

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

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

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

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

为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来,人们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了,郊外到处可看到树上挂着的串串鲜花。

年宵花市到来前几天,广州花市已陆续搭架,许多人陆陆续续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花插在瓶内,把家里点缀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汇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热流。

除夕之夜,花市进入了高潮。

花市上有“竞夸天下无双色,独占人间第一春”的牡丹,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誉满南国的大丽、玫瑰、芍药、米兰……淡妆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户在广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脸迎人。

“花坛盟主”的山区贵客“吊钟花”,一枝就有百个,甚至几百个花蕾,只要调节适当,到了初一,一个个、一双双地吊在枝头,给节日的家庭环境添上了热烈、蓬勃的生机。

花市里还有桔果流金的各种果实,一盘盘、一层层,枝头上挂满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鲜花”的各种各样金鱼,随风摇曳的各色彩灯,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当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香气袭人,微微颤动和舒展着叶芽怒生的五彩缤纷的珍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