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阿昌族喝茶的风俗,阿昌族的风俗习惯?

阿昌族喝茶的风俗,阿昌族的风俗习惯?

参考 网络转载 时间:2024-03-06

阿昌族喝茶的风俗目录

阿昌族的生活习俗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的作文500字

2. 用竹筒煮茶:阿昌族人用竹筒煮茶,他们相信这样可以保持茶的原味。

3. 把茶叶放在茶缸里:阿昌族人喜欢将茶叶放在茶缸里,这样可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4. 首先给主人或年长者倒茶:在阿昌族人的习惯中,年长者或主人应该首先被倒茶,以表示尊重和感激。

5. 用两个杯子喝茶:阿昌族人喜欢用两个杯子喝茶,一个是主人杯,另一个是客人杯。主人会先给客人倒茶,客人要先把客人杯里的茶喝完,才能喝主人杯里的茶。

6. 喝茶时不要吵闹:在阿昌族人的习惯中,喝茶时不要吵闹,要安静地品茶,以体现对茶文化的尊重。

7. 相互敬茶:在阿昌族人的习惯中,喝茶是一种尊重和友谊的象征。人们会相互敬茶,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尊重。"。

阿昌族的生活习俗

风俗习惯 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

妇女服饰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节日盛会都喜欢佩戴各种银饰。

已婚妇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长袖对襟衣,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

食物以大米为主,还有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

过去青年男女有嚼槟榔的习惯,牙齿往往被染成黑色。

住房多为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正屋住人,两边厢房楼上堆粮食等生活资料,楼下是猪圈、牛栏。

村寨内房屋较整齐。

寨间交通要道一般都是石板或碎石路,往来方便。

男子出门随身携带褙袋和长刀。

男女都习惯肩挑货物,长途运输多用骡马。

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

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

盛行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度。

寡妇可以改嫁,但不能带走夫家财产,其子女亦归夫家扶养。

人死后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的必须火葬。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

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阿昌族的风俗习惯?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

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

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

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通过劝饭讲情说意,乃至唱劝饭山歌抒情,表示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缘由。

阿昌族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

忌烧毁相片、头发,否则认为照片及头发烧毁后,人会大病乃至会疯。

阿昌族同姓忌婚配。

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方姓。

婚礼举行3天。

在婚礼中新娘、新郎逐桌去敬糖茶,客人喝毕放少许钱币于杯中。

阿昌族男女青年结婚的婚宴上,首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4.5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外家肉,表示新娘要永远不忘娘家的养育之恩。

阿昌族历史上曾有抢婚和逃婚和习俗。

抢婚一般由以下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男女深恋,但女方父母不同意,两人只好商定由男方来抢婚,造成既成事实后,迫使女方父母同意;二是订下婚约后姑娘反悔,男方不甘心,只好强抢,迫使姑娘就范。

逃婚一般发生在双方父母都不同意的情况下,恋人只好双双逃走,以此争取婚姻的自由。

上述习俗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化,现已基本绝迹。

阿昌族结婚按长幼顺序进行,如长子未婚,次子和次女也不能结婚,姐姐未嫁,妹妹和弟弟也不能先于姐姐结婚。

如弟妹先于哥姐结婚,则要举行"跨越礼"和给哥姐一些钱,以对哥姐表示道歉和尊敬。

阿昌族的小伙子在娶亲的时候,要请两个手脚麻利,动作敏捷的陪郎帮着撑雨伞。

因为当新郎要进姑娘家的堂屋时,新娘寨子的年轻姑娘们都要从廊檐两旁向他泼清水,如果新郎被淋湿了,就会被人看不起;如果新郎滴水未沾,连陪郎也会得意骄傲。

据说,这伞是保护新郎免遭伤害的工具。

在很久以前,有个阿昌族的小妹妹叫腊咪,在她六七岁时父母双亡,靠着哥哥过日子。

十六岁时,两个哥哥分家,她便跟大哥在一起生活。

有一天,外寨一家叫腊纳的来向腊咪的哥哥提亲。

因为要娶腊咪的这个小伙子平时娇生惯养,脾气不好,甚至连开销都不会算。

为了能娶到腊咪,腊纳家的财礼给得十分丰厚,兄弟俩一算,除了办嫁妆外还能剩下一些用,也就爽快地答应了。

腊咪看不上这个小伙子,她喜欢一个叫腊舍的年轻人。

一次对歌后,俩人交换了定情物,并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日子。

腊咪的两个哥哥知道腊舍把妹妹拐走了,而且腊舍家也送齐了财礼,心里很不情愿。

两个嫂子见腊咪找了这样一个标致能干的小伙子也很嫉妒,就火上浇油,于是兄弟俩就想害死腊舍。

认亲的那天,天还很早,腊舍就到了腊咪的寨子。

但腊咪的两个哥哥不让他进门,说"腊舍是晚上把人领走的,天黑了才能让他进家门。

" 好容易等到天黑下来,腊舍的伙伴放着鞭炮,吹着唢呐,热热闹闹地进了腊咪家,腊舍高高兴兴地走上坷头,正想拱手作揖,突然几盆冷水从廊檐两旁劈头盖脑地泼下来,只见眼前闪来两条白光,腊舍一声惨叫就倒下了。

腊咪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把自己勒死了。

后来,人们为了保障新郎的人身安全,就在新郎到达新娘家门口时撑起伞来遮住新郎,叫做:伞护新郎保全身。

因此,这种特殊用处的伞实际是阿昌族新郎的护身符。

丧葬 阿昌族行土葬。

少数患恶病或妇女难产而亡者,须先行火葬再棺木土葬。

死于寨外者,忌抬回寨内。

人死后殓棺时尸体忌人、猫、狗等动物跨越。

死者可带生前喜爱之物殉葬,但忌带金属物,故死者生前镶牙也得敲掉。

阿昌族在举行丧礼时多由"活袍"主持,彻夜诵经,敲锣奏哀乐,高唱"孝歌"。

出殡后,禁忌动锣、抬丧棒等,否则认为寨中又会死人。

民族风俗的作文500字

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

妇女服饰因地而稍有不同,每逢节日盛会都喜欢佩戴各种银饰。

已婚妇女一般穿裙子,上穿窄长袖对襟衣,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

食物以大米为主,还有薯类、蔬菜、肉类等,嗜酸性食品。

过去青年男女有嚼槟榔的习惯,牙齿往往被染成黑色。

住房多为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正屋住人,两边厢房楼上堆粮食等生活资料,楼下是猪圈、牛栏。

村寨内房屋较整齐。

寨间交通要道一般都是石板或碎石路,往来方便。

男子出门随身携带褙袋和长刀。

男女都习惯肩挑货物,长途运输多用骡马。

阿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

过去一般是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通婚的却较普遍。

盛行夫兄弟婚的转房制度。

寡妇可以改嫁,但不能带走夫家财产,其子女亦归夫家扶养。

人死后一般行土葬,非正常死亡的必须火葬。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

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