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台州春节有什么风俗,台州春节风俗习惯

台州春节有什么风俗,台州春节风俗习惯

参考 会员推荐 发布 2024-03-03 06时

台州春节有什么风俗目录

台州过年的风俗

台州春节风俗习惯

台州的春节习俗!

台州地区的春节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年夜饭:春节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是一种传统习俗。

2.贴春联、贴窗花: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口贴春联,窗户上贴窗花,寓意祈求幸福、团圆、吉祥等。

3.放鞭炮:在春节期间,人们会放鞭炮,以驱赶邪气、祈求平安。

4.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拜年,向长辈、亲友致以新年祝福,互相问候。

5.舞龙舞狮:春节期间,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寓意驱邪、祈求丰收。

6.送红包: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送红包,寓意祝福晚辈平安健康、学业有成。

7.看春晚:春节期间,人们会看春晚,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习俗。"。

台州过年的风俗

春节习俗

  在临海,春节一般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止。

张家渡民间流传的“拜岁过上八,清汤呒得喝”就是这个意思。

  大年初一天未亮,炮仗连天响。

天亮后,各家插烛焚香烧纸钱,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

  大年初一的早餐,以前城关吃汤圆,东乡都吃糯米红枣粥,沿海渔乡则吃“长寿面”,西北乡山民有的吃豆腐粥。

杜桥、上盘等地,初一的早饭男人烧,习惯吃“菜头饭”。

初四,民间备牲醴、烧纸马贴新“灶司”,称“接灶神”。

  初一这一天,临海过去还有许多禁忌:如不准扫地,不准将水倒在地上,不准动刀,不动针线,不劳作,不经商,不许骂人,不许讨债,不许打架,即使在平时有仇的这一天也要和睦相处。

  正月初八俗称“上八”,过去也是张家渡“开市”之日,各家各户初八早饭都要煮米饭吃,叫“上八饭”。

过了上八,民间新年礼拜活动就算告一段落。

但正月活动正式结束的,还应该是过了正月十四,因为人们十四夜“闹花灯”、“接财神”,财神出街后宣告结束。

  元宵习俗

  临海人元宵不吃汤圆,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过,而在十四过。

  据《临海县志》记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怕朱元璋在元宵节前来袭击,便把元宵提早了一天。

  另有说法是方国珍(一说秦鸣雷)母亲每逢朔、望都吃素斋,方国珍为了让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就把元宵改在十四过了。

  也有说因为方国珍夫人董氏是正月十四生日,所以把元宵提前一夜。

还有人说临海明代状元秦鸣雷因为十五斋戒食素而提前过元宵。

  甚至也有人说是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因作战机密被泄露而将计就计把元宵提前一夜,等等。

  传说归传说。

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也无从深挖这个“文化底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做羹,临海人称之为“搅”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搅成一锅羹,一般有芥菜叶、冬笋、猪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瓣、豆面、香菇、木耳、蛏子及其他小海鲜,煮熟后加入山粉,搅和搅和,调味出锅。

由于原料丰富,这种羹往往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

  十五晚上会吃素羹,与十四的咸羹相区别,称为甜羹。

  元宵活动一般在正月十三至十七间,十四夜为高潮。

  黄岩正月半风俗

  正月十四间间亮

  旧时,每到正月十四晚上,黄岩城里家家户户点上灯火,挂上当地特色的橘篮灯、橘花灯、凤凰橘灯。

而城外每片橘林都点上红烛,远远看去,整个黄岩万灯竞放。

同时橘乡百姓还耍起舞狮、舞龙、花鼓、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

这种风俗称为“间间亮”,据说起源于明朝,与戚继光抗倭有关。

  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有一年的正月十四,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海边打垮了一股倭寇,余下的倭寇如丧家之犬向内地逃窜。

逃到黄岩时,天色已晚,他们有的躲进橘林,有的闯进民房。

戚继光率军赶到,兵士和百姓一道,点灯燃烧,搜索残兵。

顿时,整个县城内外,每间房屋,每片橘林都灯火辉煌。

最终,倭寇被一网打尽。

为了纪念戚家军的胜利,“间间亮”的风俗被流传下来。

  不过,自从家家户户有了电灯,这几年城市里推行亮化工程以后,“间间亮”的效果难以再显现出来,这种风俗也仅仅局限于一些零星的乡间舞狮、舞龙表演以及规模稍大的灯会了。

台州春节风俗习惯

1.年前祭祀,一般在当地农村。

买只猪头或者大猪腿,在年前选个好日子去近处的庙里祭祀,上香。

大部分选择晚上或者午夜,祭祀完毕后要放鞭炮。

所以年前有几天半夜也会听到鞭炮声。

2.包粽子。

台州当地过年时一定会包粽子吃。

每家每户都有。

现在有一些家庭也和别的地方一样也会包一些水饺。

大多数都会包粽子吃。

3.年夜饭一家人团聚吃,表示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大年三十下午会在门口放桌子,上香,辞旧迎新的意思,祭祖先等!

4.当晚未成年的孩子会有家长的红包。

俗称:压岁钱。

5,关门炮,开门炮,每户必打的鞭炮。

开门炮在30日晚上12点之前,开门炮在12点之后。

6,下半夜四五点的时候会搬出一张桌子,在自己家门口。

上面放上很多新年的水果零食,祭天地。

一直到快中午了才收回来。

7.初二不可以去亲戚朋友家里。

找朋友玩也是站在门外。

但是初二适合出去庙堂上香。

因为三年内如果亲戚朋友去世的家里,会在初二祭祀亡灵。

所以台州当地忌讳初二往别人家里跑。

有不顺之意。

台州的春节习俗!

初一早起,放开门炮仗,称“开春”。

设香案供祖宗、天地。

邻里亲友见面互道恭喜。

忌汲水,忌洒扫,忌动刀剪。

不催债,不吵骂,不劳作。

走亲串戚,送年礼,吃年酒,统称“拜岁”,以初八为限。

有丧事人家,以初二为“白日子”,设座开吊,称“接纸”。

舞龙、滚狮等民间娱乐队伍穿村过庄,表演相娱;洒尺、莲花落、排街、化龙船、送元宝、送麒麟、狗捣米、花鼓等江湖游艺挨户登门,直至元农。

初三接土地爷。

初四接灶神。

初五恢复正常,商店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定春节放假三天,常组织各种大型型文娱活动。

节前各机关单位、厂矿企业由领导干部登门慰问烈军属、伤病人员、离退休人员。

在外地工作干部职工回乡探亲过节。

元宵 称“正月半夜”。

以十四夜为重。

沿街张灯。

龙灯、舞狮等出巡。

男女上街观灯。

每室地上点红烛,称“间间亮”。

送灯至祖坟,称“送坟灯”。

家家吃糟羹。

相传唐初台州刺史尉迟缭筑城防盗,正月十四开工,时值天寒,军中又不许饮酒,百姓以带糟新酒当水,调入佐料,和粉成羹劳军御寒,相沿成俗。

实为古代荆楚地区于初八人日以七种菜为羹之余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