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过春节的风俗,新疆过年民俗
来源 知识库 发布:2024-03-02维吾尔族过春节的风俗目录
维吾尔族怎样过年?谢谢
新疆过年民俗
过年维吾尔族吃什么
维吾尔族过春节的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1. 贴春联:在春节前,维吾尔族家庭会贴春联,写有吉祥话语,如“福禄寿喜”,“龙马精神”,以祈求新年吉祥。
。
2. 扫尘:在除夕前,维吾尔族家庭会进行大扫除,清理家中的灰尘,寓意除去旧年的不幸,迎接新年的来临。
。
3. 贴窗花:维吾尔族也会在窗户上贴上用红纸剪成的各种花朵,寓意迎接春天的到来。
。
4. 吃团圆饭:除夕夜,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共度新年的第一夜。
。
5. 放鞭炮:维吾尔族也会在新年的前几天放鞭炮,以驱逐旧年的不幸,迎接新年的好运。
。
6. 去亲戚家拜年:在新年期间,维吾尔族人会去亲戚家拜年,送上祝福和礼物,表达对亲人的关心和祝福。
。
7. 穿新衣:维吾尔族也会在新年前购买新衣服,穿上它们,迎接新年的到来。
。
8. 赏花灯:在新年期间,维吾尔族人也会欣赏花灯,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
维吾尔族怎样过年?谢谢
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的主要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
两个节日相隔70天。
节前家家户户粉刷房屋,打扫庭院、赶制节日服装,并准备各种油炸食品。
节日清晨,成年男子教徒到清真寺聚礼,接着去墓地念经。
然后走亲访友,互相拜节。
古尔邦节时,有条件的人还宰羊煮肉,招待拜节的客人。
节口里载歌载舞,开展各种庆祝活动。
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也过“奴鲁兹”节。
新疆过年民俗
维吾尔族春节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干等做成的“普罗”,用面粉、羊肉、洋葱等做成的“匹提尔芒达”(包子),用带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团抻成的“兰曼”(抻面),以及与汉族馄饨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尔”等。
此外还备有多种民族传统糕点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圆盘馓子)、“亚依玛扎”(花边馓子)、“波呼萨克”(炸吉皮)、“沙木波萨”(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过年维吾尔族吃什么
新疆维吾尔族人春节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
过年各地饮食 北方人过年吃什么 我国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
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
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
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
各地饺子的做法和食法不同,北京的清水煮饺,东北的老边饺子,江南的水煎饺,玉润玲珑,馅鲜味美。
四川、重庆地区的人春节第一餐吃汤圆。
用自制的汤圆粉或市场上出售的干汤圆粉制成各种馅心的汤圆,润甜可口。
重庆人过年吃什么 重庆人过年“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
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
“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
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湖南人过年吃什么 湖南大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居住在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湖北人过年吃什么 湖北一些地方,过年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秭归人春节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
沙市一带,春节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
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上海人过年吃什么 上海人年夜饭不喝汤,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
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广东人过年吃什么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掏出或蒸出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意“不愁吃喝”之意。
潮州一带,春节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茨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