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八仙筒风俗习惯,各地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八仙筒风俗习惯,各地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时间:2024-02-18 04:08 参考 会员推荐

八仙筒风俗习惯目录

正月初八的风俗习惯、避讳?

各地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正月初八有什么讲究(风俗习惯)?

正月初八的风俗习惯、避讳?

谷日节 ,八仙节 ,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

风俗习惯占谷民间认为,这一天天气好,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不好则年歉。

开业一些商场或店铺在今天开业,主要是取“发”之意。

愿生意兴隆,四季发财。

顺星人们有的到白云观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烧香顺星。

但不论是否去庙里进香,是日晚间,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各地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

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正月初八有什么讲究(风俗习惯)?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

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民间取八字的读音,将正月初八日演变成了敬八仙节。

八仙即民间传说中的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

大年初八可以吃什么

正月初八在传统中又被称为“顺星节”,而“顺星节”的一大习俗就是吃元宵。

古话常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用天上的星星对应地上的人口,天上的星星很多,寓意地上人丁兴旺。

在初八这一天吃元宵,就是为了求得星神的庇佑,对星神表示特别的感恩。

此外,初八之后,从正月十三开始吃元宵,这元宵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七。

大年初八有什么注意事项

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

这叫做“聚财”。

除夕夜大小水缸也不能空,装满之后,乡下还举行封井仪式。

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

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

正月初八是“蚕过年”的日子。

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别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等人和动物的“年”。

这些都和农事有关,人们希望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

同时,在民间还有一个传统禁忌,正月初八蚕过年时妇女不能用针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