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上坟风俗,大年三十上坟的由来
发布: 2024-02-17 08:05 来源 用户推荐河南上坟风俗目录
河南人老人去世的三天上坟送饺子怎么说
大年三十上坟的由来
清明节各地祭祀有什么习俗?_
河南人老人去世的三天上坟送饺子怎么说
上坟供饺子是一些地方的民俗;逝人入土三天封坟加土时、其家人在家包水饺、同同村近亲、亲戚就带着包水饺到坟前祭奠、然后分吃。
大年三十上坟的由来
中国有许多地方上坟都有讲究,通常是在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晚辈要准备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之情。
民间农历过年要祭祖。
在大年三十这天,早上妇女张罗饭菜,男人则准备上坟的祭品。
首先是准备纸钱。
将草纸裁成10-20厘米宽、20-30厘米长的样子,具体长宽根据习惯而定,但一般都是这样的长方形。
用铁做的半圆形凿子在其上相对处击打,形成两个半圆相对又有一定距离的圆状,表示给祖先烧的是银元和铜钱。
也有的用木刻的如钞票样的印板在草纸上印制成钱,上面一般写上面额大小。
或者用五十、一百元的人民币,在其上吹三口气,再放在草纸上用拳头打三下,表示印下了一张钱。
接着准备鞭炮、酒、香。
最重要的是选上好猪肉放入锅内煮熟,切成碗口大小的方块状,放入碗中做祭品,叫做"刀头"。
上坟祭祖时,由本家老爷们带领全家老小,除了太小和太老的外都必须参加。
祭祖时,先将祖坟前后左右杂草清理干净,再三扣九拜,祭献刀头,焚三柱香,烧纸钱,放鞭炮。
祭祀完后才能回家吃饭
清明节各地祭祀有什么习俗?_
展开全部
河南省清明节习俗
巩县清明,女婿也祭岳家之祖坟。
人家祭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
孟津县清明插青苗于麦地。
陕西省清明节习俗
兴平县清明,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
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
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
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
洛川县清明蒸馍为食,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
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四川省清明节习俗
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上野坟」的习俗。
清明节前后,三两女子结伴携酒食往郊外野餐。
不管是否相识的男子均可入席同乐。
什邡等地,妇女以荠菜花沾油后投入水中,视水面花纹以卜吉凶,称为「油卜」。
成都一带则卖炒米团,上面点染彩色,以线相串,称为「欢喜团」。
广东省清明节习俗
乳源县称清明前十日为「禁风」,县民都在头上戴桃叶。
埔阳县清明扫墓后「颁胙」,即由主祭人主持,将扫墓的祭品烹调后,请上坟者食用。
广宁县清明扫墓,称为「拜山」。
广西省清明节习俗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
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
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
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江西省清明节习俗
新建县清明拜扫,例用春饼。
永丰县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
除例行的牲礼外,还以米粉作果,称为茧果,或压糯米为糕,浇上糖汁,称为饭果,犹有寒食之遗风。
安义县清明祭扫惟男丁行祭,妇女皆不参加。
湖南省清明节习俗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
永州府清明节凌晨汲水,经数月味色不变,用以造酒尤佳。
新田县农谚:「清明晴,万物成」。
福建省清明节习俗
福州清明,东郊踏青之游人甚盛,大多拾野菜煮臛,称为煮菜臛。
惠安人扫墓时放纸鸢,吹麦箫。
泉州清明吃「润饼」、制「脚目粿」,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
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可以增加脚力。
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