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火神节风俗习惯,土族的习俗
日期2024-02-10 18:45 参考 开源网站土族火神节风俗习惯目录
土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土族的习俗
关于土族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土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一、土族的节日:
1、擂台会
二月二被称为擂台会,主要举行赛马、相扑、比赛等体育活动,也举行山歌等传统娱乐活动。
府址是威远镇,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唱擂台戏。
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前,威远镇一带为“傩斗”,宋时改称“牧马营”,是军事要地,兵戎活动频繁之区。
擂台之俗始于宋代,流传至今。
其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近代以来的擂台赛主要是表演秦腔戏祈求风调雨顺、国民平安的一种祭神活动。
除了唱剧,还举办物资交流、轮转、安昭舞、赛马、摔跤、武术表演、唱花儿等文化娱乐活动。
2、卵会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三月十八日、四月八日在大通、互助的一部分地区举行,参加者带来很多熟鸡蛋,在会场敲鸡蛋玩,打碎的人把鸡蛋送给胜利者。
“鸡蛋"。
在祭祀上向龙王、等神献祭。请法师涌经,跳法师神舞,祈求避灾穰。
祭祀的人干脆上香、供灯、上香钱,以还神灵保佑的愿望;第二,享受春斗的闲暇。
远近土、藏、汉各族群众蜂拥而至,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不久,人群散去后,会场上铺满了白色的蛋壳,就像下了冰雹一样,群众以为冰雹的灾难会消失。
传说,这个“鸡蛋会”是在明朝,春天驱邪的日子举行的,还保留着驱邪的风俗。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二、土族的风俗习惯:
土族淳朴好客,民间有“客来了,福来了”的说法,敬客时,首先敬,摆放一个“西买日”(插有酥油花的炒面箱)边上一盘大块肥肉,同时在肥肉上纳插上刀,然后用白羊毛酒壶为客人斟酒,表示吉祥。
有的地方还有客人到了,先敬三杯酒,谓之“吉祥如意三杯酒”;送客时也敬三杯酒。这被称为“上马三杯酒”。
喝酒的时候,有边唱歌边喝的习俗。
不能喝酒的人也可以用中指滴三滴,对着天空弹三次。
扩展资料。
土族的禁忌。
禁忌在畜舍内大小便。
寺庙的正殿和家里的佛堂忌讳去月房的人和服丧的人以及女性进入。
女性不要戴帽子或穿帽子,不要从长辈面前走过。
不要把茶倒在有裂缝的茶杯里。
出远门或办喜事时,早上出门遇到空桶,或者背对背,认为不吉利,改日再出门。
新建大门、有重病的人、生小孩的时候,外人不能进入院内,要在门上贴红纸,插柏枝来忌讳大门。
被邀请到土族家的时候,进入之前一定要打招呼,否则会被认为无礼。
进屋后上炕要脱鞋,否则是对主人的不敬。
土人忌讳和未婚的小姐开玩笑,在卧室里不能随地吐痰,也不能擤鼻涕。
土族是马?骡子?我不吃狗肉。
禁止在畜舍内大小便。
不要在长辈面前脱帽。
服孝期间子女不能外出。
家人死后的一年内不能穿红色或绿色的衣服,这是年节菜。
不要在清晨出门时遇到背着空水桶或空篮子的人。
女人生孩子是大忌。
禁止在杆子上晾衣服。
没有必要把茶饭盛在有裂缝或缺口的茶碗里。
参考资料的出处:
土族的习俗
土族习俗: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人口约20多万。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
还有2万多人居住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永登县、卓尼县等地。
土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国家于1979年为土族人民建立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字母形式的土语文字。
主要居住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
青海的民和、大通两县和甘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也比较集中,其余分散在青海的乐都、门源、都兰、乌兰、贵德、共和、西宁,甘肃的卓尼、永登、肃南等地。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土族总人口为289565人。
土族服饰:土族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
上衣男女都有花图案的高领毛衣。
男人常穿小衣领,邮票上土族袖黑边长袍,腰系刺绣长带,穿大裆裤,两端绣带,小腿系黑下白绑腿,戴帽子,云朵穿有花纹的布鞋,老人穿长袍黑酱。
女子身着绣花小领带蕾丝边的长衫,两袖用五色布制成,外套黑、蓝、紫三色蕾丝马甲,腰系锈花带或彩绸带,吊花手帕、钱袋、荷包、小铜铃等。
裤外夹一尺高裤筒,下身蓝、黑镶边。
穿绣花腰靴,形如靴子。
戴上各种各样的“扭”头饰。
土族的饮食习惯:土族的饮食习惯与畜牧业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特点密切相关。
日常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
蔬菜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苣等10多种,平日多吃酸菜,以肉食为辅。
爱喝奶茶,吃酥油沙面。
在喜庆的日子里,一定要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羊肉。
男人喜欢喝酒,多数人自酿青稞酒。
也注意饮食卫生。
吃饭的时候,碗和筷子是每人的,请客的时候也是一人份。
土族建筑:房屋建筑依山傍水,家家都有院子,院子里有牲畜棚,院子外有厕所、菜园和打谷场。
房子是平顶,上面可以放粮食。
多为三间一组,中间为堂屋,一侧为卧室,另一侧为佛堂。
土族房屋建筑的卧室是火炕,连着炉灶。
住宅的屋梁和门上,大多雕刻或描绘着象征牛羊健壮、五谷丰登的彩色花纹,鲜艳美丽。
土族礼仪:土族人民有讲究礼仪的传统。
特别重视和尊敬长者,如在路上遇到相识的老人,要下马寒暄。
土族人民热情好客,忠诚守信。
有客人来。主人常说:“客人来了,福气来了。”客人在铺着鲜红羊毛毡的炕上,先给我喝淋了青盐的浓茯茶,然后给我喝西瓜般大小的“孔锅”。
贵宾的话,把盛有黄油的炒面钵放在桌上,在大碟子的托肉上插上五寸长的小刀,在酒壶上系上一撮白羊毛。
“上马三杯酒”,不能喝酒的人,用中指滴三滴酒,对着天空弹三次,就可以不喝了。
土族的葬礼:葬礼一般是火葬,部分地区会土葬。
土族人的禁忌很多,主要有,忌吃圆蹄家畜(马、骡、驴)肉;不要在畜舍内大小便,认为这会影响家畜的生长;忌用有裂缝的碗给客人倒茶;不要问客人“吃饭了吗”“要吃吗”之类的话。在客人面前吵闹、殴打孩子是最大的失礼。进入土族人家,必须先在院外打招呼,等人应和后,才进入院内;不要随便进入年轻女性的卧室。不要和未婚女性开玩笑。忌讳客人数他们的羊;避免在佛堂、正殿内吸烟、随地吐痰、乱翻乱摸和大声喧哗;忌讳僧侣跪垫和从其他物品上跨越;忌起酥油灯对打喷嚏和咳嗽;在佛堂中转经轮时,必须从左向右,不可逆转;寺庙附近禁止打猎、小便和大声喧哗。
关于土族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离不开他们独特的传统节日。
春节和(安昭)纳顿节是土族最热烈、最盛大的两大节日,此外土族还有很多传统节日。
如果你也想了解土族文化,就快跟我一起看看土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吧。
春节。
春节是土族最盛大的节日。
节前十多天就开始了各种准备工作,村里家家户户一片繁忙景象。
除夕吃年饭,唱家歌,给出嫁的姑娘举行“戴天头”仪式,各家各户行神礼,同时敬灶神和门神。
过年的时候,全家人都跪在神佛前,祈求一年平安。
并向远方的亲朋好友拜年,进行娱乐活动。
正月十五就要结束了。
观经会。
又称“观经法会”,土族语曰“蓝迦”。
青海互助等土族民间盛会。
每年农历正月四日和六月八日、九日在佑宁寺举行。
那时,人们身着洁衣,在寺院里磕头、点酥油灯、滚茶(施舍茶)、布施、供饭、斯古拉滚山、煨桑等。
仰望大型佛像,看喇嘛跳舞(神舞)。
此外,还会进行物资交流、赛马、射箭等活动。
佛顶天。
青海互助土族的节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佑宁寺的喇嘛们从大经堂的屋檐一直挂到铺着地毯的经堂台阶,一直挂着香巴大佛像。
虔诚的信徒们向佛像鞠躬,供品。
喇嘛从早到晚不停地诵经。
附近的人们争先恐后地往庙里跑。
正月十五。
青海互助土族的节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过节。
白天,男女去看威远镇的社火,晚上,在家门口点上十五堆火,全家人要在每个火上跳三次。这样的话,全家都不会生病,都能健康长寿。
拳击场。
也叫擂台会。
青海互助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威远镇县府的地方举行。
宋代威远镇名“牧马营”。
节日那天,人们身着盛装,陆续来到会场。
特别是,很多有名的花歌唱家,会尝试和当地的歌手同台竞技。
人们各自选择同伴,分成几个竞技场,以七至十人为一组,在广场上占据阵地进行比赛。
比赛进入高潮的时候,各个会场会涌现出很多新的歌手,组成新的组合,继续进行对唱比赛。
傍晚时分人们才渐渐散去,歌唱的优胜者被称为“花之王”,戴上红色的装饰品。
除了唱花儿之外,主要活动还有物资交流、唱戏、赛马、摔跤、武术表演等。
卵会。
青海互助、大通等土族的传统节日。
节日是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
届时,在寺庙里供奉祭品,请法师念经跳神舞,驱邪除灾,保佑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参加者携带了很多煮鸡蛋,一个人吃,互相敲着玩。
青苗会。
青海互助县龙王山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3月到6月,魔法师会择日举行。
由来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龙王显灵,庇佑土族牧民的传说。
祭祀的早晨,人们先到广福寺烧香,拜祭,请出龙神舆棒、护法箭,然后组成仪仗队前进。队伍排成一列,有人击鼓,有人吹牛角,随行的人们拿着柳树,到大东岭休息,野餐,赏花,登山,巡视田地。并借神之名,告诫村民们不得在田地里放牧家畜、砍伐树木、践踏秧苗。
这个节日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的活动。
花的聚会。
土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因地而异。
五峰山花会流行于青海互助一带,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在五峰山举行。
五峰山位于互助县西垣,因山峰形似人手和五指而得名。
五峰山翠峰苍翠连绵,云雾缭绕,泉水潺潺,美不胜收。
每逢节日,山上山下锣鼓喧天,人们川流不息,或观看,或竞歌,或竞舞,台上热唱花儿,台下集体对歌,此起彼伏。
花会也是城乡物资交流的盛会。
此外,还有阴历五月初五的互助县东沟大庄花儿会;六月十一日的丹麻滩花会;六月十三日村子里的花就开了。
土族的传统节日还有每年春秋举行的祭敖包,青海互助县姚马庄等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的朝山会,青海同仁地区土族的民间节日鲁若节,青海民和县官亭、中川、甘沟一带土族的传统节日纳顿,青海互助、民和、大通和乐都、平安、湟中等土族宗教的节日放官经。腊八节、青海民和一带正月十六日的刀山会(每二十年举行一次)和二十日的正月二十节;民和官亭地区正月二十九日的火神祭。
青海互助东瀛地区二月初二日的二月二日;在互助一带,2月2日、3月3日或4月8日有跳神会。青海海东地区是3月3日三节;是互助一带的清明节;青海乐都、民和一带3月底4月初是祭祖节;互助一带从四月一日到十五日的佛节。五月初五日是端阳节;7月7日的7月7日。是乐都一带七月二十二日祭财神节;8月15日中秋节(有些土族不过这个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县民和县三川地区9月9日的祭神仪式;互助一带秋收后的车轮碾在车轮上;冬至日的冬至节;腊月二十四日送灶神;互助一带腊月二十九、正月十四日的打施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