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秋节的独特风俗,安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知多少?
来源 开源网站 发布:2024-02-04 12:06:53安徽中秋节的独特风俗目录
安徽过中秋节的习俗和传说
安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知多少?
安徽过中秋节的习俗和传说
一、习俗
1、在徽州等地都有中秋节游草龙的习俗。
草龙是用稻草做成的龙。
在黟县也被称为“舞草龙”,用稻草把成龙的头系起来,用稻草扎成一束绑在龙身上,再用粗稻草扎成龙尾,中间用绳子系起来,在锣鼓的衬托下上下滚动,欢度中秋佳节。
徽州舞草龙,最有特色的是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
全村分成东西南北5个方向,扎起5条香龙,在明月之夜跳“五龙闹中秋”,热闹非凡。
龙身围2尺,用稻草扎成,长约30余丈,每七八尺用一柄钢叉支撑;龙在背上编成麻花辫。
水龙头做得很精巧。
2、安徽婺源中秋时,孩子们的山上有砖瓦和空心宝塔。
塔上悬挂账簿匾额等装饰品,还将一张桌子放在塔前,供奉各种“塔神”器具。
晚上内外都点上了灯。
绩溪的孩子们,打中秋枪。
“中秋炮”是用稻草扎成辫状,将其浸湿后,拿来打在石头上,发出很大的声音,以此来玩火龙。
火龙是扎草的龙,身上插着香柱。
锣和鼓同行,绕着村子走,然后送到河边。
二、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不同的文本。
有这样的记载:“昔嫦娥服西王母之不死药,遂向月而成月精。”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嫦娥偷了它成仙,被罚变成一只丑陋的癞蛤蟆在月宫里捣不死药。
这个故事是逐渐发展的。
优美婉转的新情节,相传远古时天上出现十天同时,晒庄稼枯死,百姓生活困窘。
后来是拥有巨大力量的英雄。他怜悯受苦受难的人民,于是登上昆仑山的顶峰,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安居乐业。
但是,射落的九个太阳都是天帝的儿子。天帝一怒之下就把皇后和妻子嫦娥降到了世上。
西王母同情他的后事,赐给他长生不老药。
于是,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人外出打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不是对手,当机立断把药吞了下去。
于是,嫦娥轻飘飘地飞向了天空,惦记着丈夫的嫦娥落到了离世界最近的月亮上,成仙了。
回到家后思念妻子,在嫦娥喜爱的后院摆上香案,放上她爱吃的蜜果。遥祭在月宫思念妻子。
人们听说嫦娥跑月成仙的消息后,在月下点燃线香,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
有的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开始的。
扩展资料。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非常流行,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了宋代,中秋明月之风更盛,每逢此日,“贵家结台榭饰,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仍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士大夫喜欢赏月,登楼抱月,登舟邀月,饮酒吟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唱。
参考资料的出处:
参考资料的出处:
参考资料的出处:
安徽各地中秋节的习俗知多少?
每年的农历8月15日是中国的中秋节。说到中秋节的习俗,首先想到的就是吃月饼,其实除了月饼以外,中国各地还有很多中秋节的习俗。
那么今天古历就向您介绍,安徽各地的中秋习俗。
安徽省各地在中秋节吃月饼。大部分都是在晚上祭祀月神之后吃,休宁人例外,一般都是在早上吃。
天长人敬月后,分月饼吃,如果人在外面,就留一份或送去。
涡阳人在焚香祭后会得到月饼和毛豆。
江淮地区:祭月,祭月。江淮祭月,祭月。
祭月也叫拜月。
上香的桌子一般都放在院子里,或者院子的篱笆旁边,或者天花板的边缘。
供品有多有少,有月饼和水果。石榴、柿子、梨、苹果、鲜藕、栗子、大枣等。
水果的量根据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而不同。
除了月饼和水果,有的地方还会摆上一个大南瓜作为特别贡品,如歙县城乡;长丰置大;六安给茶做;蒙城供焦;天长供有鸡头花蕾、毛豆荚,并有月宫嫦娥象等。
祭月时,固镇、五河是出月鸣炮祭祀;巢湖市是月亮出来鸣炮染香拜月;休宁蒙城然是组焚香拜;屯溪则点起红烛,全家跪拜。
六安、铜陵、寿县、凤台、长丰等地焚香拜月。
在祭祀完月神之后,就开始正式的赏月了。
涡阳、六安、铜陵、冬至、休宁、屯溪、巢湖、天长、合肥等,一边赏月如镜,一边供奉祭品。
屯溪人全家赏月时,一边围坐着月饼、水果,一边讲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等到月亮过了中天,才回家睡觉。
惠州地区:舞草龙在惠州等地都有中秋节游草龙的习俗。
草龙是用稻草做成的龙。
在黟县也被称为“舞草龙”,用稻草把成龙的头系起来,用稻草扎成一束绑在龙身上,再用粗稻草扎成龙尾,中间用绳子系起来,在锣鼓的衬托下上下滚动,欢度中秋佳节。
休宁叫“舞香龙”,用稻草捆香,插在身边,根据舞龙的人数长短,在七八尺长的木棍上各放一根,点燃后插香。
香龙在街道上游行跳舞,然后伴随着各式花灯、锣鼓、鞭炮。
在香龙来到的地方,各家各户都点起线香,放鞭炮表示欢迎。
午夜灭香,送龙下水(将龙身投入河中),是丰收的象征。
屯溪在龙头上吊红灯,龙身插“瓢香”,舞龙的多是村里的孩子,跳到人家门口,嘴里唱一段喜庆的话,如“香龙到你家去跳一下,明年要娶个好媳妇”之类,博得人家的欢心和款待。
在皖北的阜阳地区,当地人除了中秋吃月饼等习俗外,还有最具特色的民俗。
谈到火把节的由来,不能不提到600多年前元末农民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刘福通是安徽阜阳人,他在这里发动的农民起义在当地留下了一段佳话,也留下了一个节日民俗。
每到中秋晚上,孩子们就会模仿红巾军,用麦秸或稻草扎起三四尺长的麦草,做成里面的麦草,到野外点火,挥舞示意。在当地叫做“投火”。
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
瞭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缘分、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看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一体机,您可点击在线咨询底部(仅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