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大同过年的风俗习惯,大同过年习俗

大同过年的风俗习惯,大同过年习俗

日期 2024-02-02 05:07 来源 会员推荐

大同过年的风俗习惯目录

大同人的春节是怎么过的?

大同过年习俗

大同有哪些民俗?

大同人的春节是怎么过的?

大同人很重视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每个节日都过得热闹、热闹。

但最讲究的是过春节,俗称过年。

进入腊月,年味一天比一天浓。

腊月二十三灶王去西天,据说是为了防止灶王向玉皇大帝告知人间的过失,贴着灶王的嘴,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糖块;另外,这一天是灶王爷的生日,所以家家户户都认真打扫房间,高高的椽子屋顶也要用木棒绑上扫帚把角落扫干净。

俗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迎新”,春节前的准备项目很多,但卫生是最重要的。

二十三日,一年的第一天就要拉开帷幕了。

过年,贫户富家都要过,虽然各有各的过法,但祥和乐观是年的统一要求。

苦,苦,苦也苦,苦也苦,苦,苦也苦,咬紧牙关,所有的景况,年结束的话,幸运也许会形成。

两代人以上的家庭过年更是马虎不得。

“一年有一天穷!”这是大同人过年时的语言,是背负着沉重岁月的百姓们在三百六十五天的长途旅行结束后的最后冲刺。

为了父母,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拉两尺红头绳也要过年。

除夕是年末的最后一天,腊月二十九,这个二十九也叫三十。

人们常说“月穷岁尽”,就是指这一天,它是新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分界点。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

过年,就是过正月这一天。

大同的传统是重视三十多岁。

除夕夜的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菜里必须要有一盘团子,完完全全地认为是圆圆的象征。

家人聚在一起,不仅可以开心地吃饭,还可以把“亡木”埋起来,把祖先请回来。

鬼魂驱,天神送,祖先请回,这是大同人伦理情感的充分体现。

除夕守岁最能品尝到祥和、团聚的滋味。

晚上,一家人在长辈家里聚在一起。

儿孙们围坐在热炕上一边抽烟一边喝茶一边聊着那古老而熟悉的家史,虽然很多是去年守岁说过的,但今年还是重复。

平凡家庭的故事,意义却是难得的深刻。

父母之爱,兄弟之情,在一年的忙碌与淡泊中,在除夕这个夜晚升华到最光采的高峰。

到了五更日,人们开始迎接神灵。

当时的气氛更让人感动。

经久不息、震撼人心的鞭炮声,仿佛春风包裹着春雷,让人感到涌动着鲜活的生命力。

大同乡下过年这一天的开门很有意义。

早上,老人迅速而有力地打开门锁,还经常念叨着:\\“大把大把的钱,打开元宝。”

同时,家人也涌了出来。

陈年紧闭的大门突然被打开,这一关一开之间,大同人将自己的时间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春节那天的拜年更是激烈。

晚辈向长辈行礼,朋友之间行礼,家家户户门庭如市,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即使在街上相遇,也会互相问候“新年快乐”。

当然,长辈给晚辈的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

大同人过年不是指春节这一天,而是“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初二迎财神,初三迎喜神,初五俗称“破五”,人们倒穷土,初八俗称“八仙”,人们到寨庙“游百病”。

之后,最热闹的是元宵节。

这时,锣鼓喧天,秧歌、高跷、狮子、龙灯、旱船、车灯一齐涌向街上的庭院。

大同人的年纪过得炽热而又温暖,雄浑而又深沉。

在这一年里辛苦工作的人们忘记了昨天的苦涩,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愿在鞭炮声中升腾,幸福在美酒佳肴中交融。

大同过年习俗

“旺气冲天”是山西大同的过年风俗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使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发生各种联系。

因此,煤的作用从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渗透到风俗民情中,其中生火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的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子门前堆大煤块成一个塔状,取名“旺火”,以图吉利,喜庆全年兴旺之意。

里面装着柴火,上面写着“旺气冲天”几个红色的字。

午夜12点,爆竹齐鸣时,点燃旺火。

点燃后,火从无数的孔洞里喷出来,看起来就像一幅图,用来御寒的同时也很壮观。

大人孩子们围在周围,有的玩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来烧火,图“旺冲天”。

孩子们也可以走在街上观察篝火的大小,谁家的篝火大,谁家的旺气也大。

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砍柴垒起高,状若小浮图。

即发之,谓旺火,即省会达达火也。

“是的。”

如今,生火旺的风俗,在大同又得到了发展。

不仅要在正月里生,平时的婚丧嫁娶和重大节日也要生。有的是为了冬天取暖。夏天也有祈求吉利的时候。

若论火的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怀仁之火为最。

它有四个特点:一、选煤精良。

元宵节前提前选好优质原煤,用机器或人工挖出,再仔细切成四方形。二、造型优美。

一定要请高明的师傅把旺火垒成底小、腹大、尖端、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尽旺火不塌;三、一年比一年高。

为了达到一年胜于一年的喻意,要求积旺火时,每年都要比前年稍高,具体高的尺寸大小,根据主人心中的期待而定;四、规模大。

每年怀仁县城内的街道都堆积着五六十个巨大的篝火,其中最大的一个用八十吨煤堆成,高达三丈,可谓规模庞大。

元宵节伊始,这些旺火都吐出长舌,直舔大地天空,红光耀眼,闪闪发光,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在锦绣人生中旅行,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如意”、“发家致富”的预兆。

因此,方圆百里都有很多人赶来,有的人围着最大的火苗转三圈,有的人反过来转三圈,图一家平安,想成事。

这些热闹的景象震惊了外国。港澳侨胞和海外友人纷至沓来,一饱眼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大同旅游区增添了新的色彩。

特产是“三黄二白”

“三黄二白”是大同的名产,即浑源的黄芪、大同的黄花、天镇的“里外黄”山药蛋,以及广灵的白麻、阳高的圆白菜。

黄芪是一种名贵中草药,具有补体益气的作用。

浑源黄芪以“条长顺、皮光色亮、粉性大、空心小”著称,药用价值高于普通黄芪,被称为“浑耆”。

广阔的恒山地区是有名的“黄芪之乡”。

浑源黄芪加工厂,是我国黄芪出口加工的主要工厂之一,每年黄芪加工达100万斤。

这些黄芪远销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汇大量。

黄花又名萱草,俗称金针,不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

大同县的黄花具有角长、肉厚、油大、嫩、口清、味美等特点,因此名声远扬。

近年来,外贸部门经常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社队,传授生产技术,改进栽培方法,推广先进经验,培育黄花生产。至此,黄花年产量达到20多万斤。

大同县的黄花大量出口,远销香港、澳门地区及五大洲各国。

天镇的“里外黄”山药蛋,与其他山药蛋相比淀粉含量多,味道鲜美。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黄\\\"也进入了国际市场,并备受好评。

白芨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植物,广灵白芨的栽培历史悠久,全国闻名。

其特点是有光泽、皮薄、纤维细、光滑。

阳高罗肥皂的卷心菜就生长在这一带的氯化钠上。

这里的水性和土质使卷心菜别具一格,非常有名。

其特点是:卷得紧,重量重,筋少,质白,含水量少,耐压,耐腐,切开后,久置不锈,吃起来依然可口,无辣味。

罗文皂卷心菜的这样的特点,即使长途运输和酷暑,也能保持品质不变,色鲜味。

近年来,国家在这里建立了出口基地,每年有上千吨卷心菜出口东南亚各地。

大同有哪些民俗?

生旺火: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和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

因此,煤的作用从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渗透到风俗民情中,其中生火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的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子门前堆大煤块成一个塔状,取名“旺火”,以图吉利,喜庆全年兴旺之意。

游八仙:游八仙是大同特有的一项民俗活动,始于明朝,每年正月初八当地百姓都会扶老扶幼,聚集到寺庙道观,祈求来年健康祥和。

常言道:“游八仙,百病消。”

大同市人来人往,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欢度春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