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特色传统风俗,杭州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日期2024-01-30 来源 未知杭州特色传统风俗目录
杭州有哪些的民风民俗??请帮我介绍一下
杭州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在杭州民间,有立春时春官送“春牛图”的风俗,是丰收的预兆。这一习俗始于南宋,俗称“打春牛”。
2.七家茶:新茶上市时,夏日除了烹调祭祖外,杭州人还会配上年糕,送给家乡的亲朋好友,称为“七家茶”。
3.蚕猫辟鼠:养蚕农家最恨老鼠咬蚕种的纸和蚕茧,因此世代传承着一种用蚕猫来避鼠患的习俗。蚕们不仅可以躲避老鼠,还可以作为观赏用的传统工艺品。民间创作的蚕猫样式有彩绘、剪纸、黏土等。
4.市声叫卖声:杭州的市井生活中也有很多特色叫卖声,这些声音构成了杭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吸引着很多人学习和传承。
5.赛龙舟:端午节期间,杭州有赛龙舟的习俗。这一习俗不仅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为了展现团结、力量和独立的精神。
6.中元节放水灯: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也叫“鬼节”。这天晚上,杭州人会放河灯祭奠先人。
7.杭儿风:明朝时有一首著名的民谣杭州风,里面有几句“杭州风,会拍天空;占领,丽一宗”,说明当时人情浮世绘释迦牟尼诞生,一个人构想,一百人,“无头所以无影”的风,那是现在的“杭妍儿风”的源流。
祭祀、婚丧嫁娶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风俗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习俗也不断出现,但这些传统风俗依然是杭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有哪些的民风民俗??请帮我介绍一下
1、热热闹闹地办喜事
一、杭州的民间婚礼,基本沿袭南宋婚礼习俗遗风。
过去男女结婚封建色彩非常浓厚,中等以上的人家要向媒人求婚,称为“着婚”。
男、女方得吉听卜“定帖”后,男方家择日备礼约女方家,两亲相见,此谓“相亲”。
2、吴山祭
吴山庙会是杭州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庙会之一。
自春秋战国时为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建造第一座伍公庙以来,2000多年来寺庵观日渐增多,几乎与吴山境内的紫阳、云居、七宝、峨眉山等十多个大小山头遍及山麓,故有“吴山七十二庙”之说。
3、西湖桂花节
桂花是杭州市的市花。
目前,杭州与咸宁、苏州、桂林、合肥成为中国五大桂花产区。
杭州人在每年的秋天赏桂时节都举办西湖桂花节。
“满陇桂雨”是桂花节的主要场景。
沿路种植了约7000棵桂花,郁郁葱葱。
我是桂
赏花节期间,200多个五颜六色的遮阳棚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游人在棚树旁赏桂品茶、打牌。
4、越剧
越剧是杭州的主要地方剧种,70年前流行于嵊州市一带,如今已成为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越剧擅长抒情,唱腔优美,表演细腻。
1949年前后,杭州有联友、蜜蜂等越剧团10多个。
解放后,越剧尝试男女合作,效果很好,经常演
出的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盘夫》、《西厢记》、《胭脂》、《碧玉馨》、《龙凤锁》等。
……。
5、三潭映月的由来
三潭映月的由来很早以前,一条千年黑鱼精逃出龙宫,进入钱塘江中,兴妖。
从此,钱塘江两岸屡遭水灾,堤坝被冲毁,水田被淹没,民众哀号不断。
有一天,黑鱼精变成了一个黑色的大汉,来到杭州城隍庙游玩。
他去。
走到望江桥边,突然闻到香味,回头一看,桥边有一个点心摊,一个老婆婆穿着白衣服白裙子,在卖馄饨面…
6、民间艺术
富阳民间艺术,新登民间艺术门类繁多。
据1983年调查,民间舞蹈有龙灯、狮子、竹舞、鹤舞、大头和尚等17个门类41种;民间音乐有“古亭锣鼓”、“十番锣鼓”等;此外还有剪纸工艺、黏土工艺等。
有“踩高跷”和“踩高跷”。
童》、《跳仙鹤》等,被整理成文字收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浙江卷)中。
1986年2月23日,富阳县…
7、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龙门。
龙门古镇是中国百民俗文化村之一,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村内除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和名胜古迹外,还保留着特色鲜明的传统民俗文化。
每年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放灯,直到正月十八
灯灭了,要花五天。
在古镇的祠堂、厅堂及古街挂上各种具有传统特色的花灯。
各大厅的上方中间还挂着各…
8、岁的习俗
岁时习俗的春节是农历正月朔,俗称“元旦”,现在是“春节”。
一年的开始,在过去被称为“穿边角料”,是最受重视的。
黎明男子开门放火炮后,制素“斋供”,至厅酬神。
点香烛,放鞭炮,称为“拜天地”。
邻居见面说:“新年快乐。”
我是禧。”
杭州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老杭州过年的娱乐活动大致有锣鼓、纸鸢、龙灯和花爆。
锣和鼓也被称为年锣鼓,除了大锣和鼓之外,还会加上清脆的鼓、小锣和竹板。
年锣鼓在正月初五期间,多为商家所使用,还有助兴其他娱乐活动的作用。
杭州人对各式锣鼓有自己的说法:只闻其声不闻其词名元宵鼓、招财鼓、雨夹鼓和七五三;闻其声又闻其语叫十番、风云会和丝弦锣;没有节奏也没有语言的杭州人统称为乱劈柴。
纸鸢就是“鹞”。
鹞是用细竹子做骨头做成鸟的形状,用纸或绢粘在上面,通过丝线在风中放飞。
杭州人向来手巧,鹞的形状丰富多彩,有蜈蚣形、蝶形、美人形、月形、星形等;另外,把竹子当作笛子,把它绑在鹞的头上,把风的声音放进笛子里,那个声音像筝一样的东西就成了风筝。
另外,古代杭州人还另用长纸,绑在小竹圈上,缠在线里,等纸鹞爬到高处,再把线系在竹圈和纸上,随风而上,杭州人称之为灯鹞。
龙灯的意思有点广,叫小,它是用纸或绢盖成各种形状,可以避开蜡烛的罩。往大了说就是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的灯光照明的总称。
老杭州的船灯,一般以细木为骨,扎成船形,再罩皮纸或镶玻璃。还有,马灯是用细竹捆成马的形状,没有四条腿,用糨糊前后切成两半,分别点上蜡烛,系在孩子的前后,就像骑马一样。而走马灯则是把麦秆立起来,下面插在钉子里,上面装上纸制风车,配上纸剪刀人和马,用蜡烛的烟推动风车,让上面的人马转动。
走马灯和船灯只能悬挂而不能行动,其他形状的灯可以和龙灯队一起在街上到处喧哗。
花爆是指烟花和爆竹。
最大的一种叫烟花,设在空旷处燃放,主要以观赏烟花流动为主,一般是为州府或公署宣传政治或宣扬喜事时燃放。其次是花筒,小的大的由之,老少咸宜,点火后听其声又观其形;另外,炮杖,特别受孩子喜欢,因为燃放后只听到惊险的声音。
那时候杭州人燃放的花炸,多是花筒,比较有名的有在木盆里放的金钵月,在池塘小河里放的水鼠,还有不受地形限制,分别在各处放的九龙进水,二龙戏珠,白花地牛卵、鹳的弹霞等。
一方风土造就一方习俗。
老杭州的过年习俗,反映了杭州人达观、仗义、机敏、幽默和热爱生活、知书知礼、乐从己的民风,这实在是杭州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