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基本风俗,侗族的习俗?
发布2024-01-26 09:45:27 参考 网络侗族的基本风俗目录
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侗族的习俗?
侗族的基本风俗
侗族是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地带。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包括建筑风格、歌舞文化、饮食习俗、社交礼仪和传统节日等方面。
1.建筑风格
2.歌舞文化。
侗族的歌舞文化多样,其中以侗族大歌最为著名。侗族大歌是多声部合唱,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表现力闻名于世。此外,侗族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歌舞,如\\“干劳\\”、\\“喉路\\”、\\“芦笙舞\\”等,都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文化遗产。
3.饮食习惯
侗族的饮食习俗也有特色,以糯米饭、油茶、酸汤鱼等为代表。糯米饭是侗族人民的主食之一,常搭配蔬菜、肉类等食用。油茶是侗族的传统饮品,用茶叶、糯米、芝麻等多种材料制成。酸汤鱼是以鱼为主要原料的酸辣汤,口感鲜美,是侗族人民非常喜欢的菜肴之一。
4.社交礼仪
侗族的社交礼仪很讲究礼节和尊重长辈。在侗族社会中,尊老爱幼、热情好客是传统美德。遇到长辈,年轻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让座。接待客人时,要热情周到,尽主人之谊,给客人留下好印象。即使在社交场合,也要注意举止得体。
5.传统节日
侗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月三”、“六月六”和“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三月三”是侗族传统的情人节,这一天,侗族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表达爱意。“六月六”是祈求丰收的节日,举行祈祷五谷丰登的节日。“中秋节”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似,但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侗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数民族。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一部分侗族。
侗族的习俗?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省的三江、龙胜等县。
源自秦汉时期的“骆越”。
信仰许多神,崇拜自然物。
主要经营农业,兼营林木。
主要生产鱼粳稻,在水田里养鱼。
林业以出产杉树而闻名。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多通汉语。
原本没有文字,1958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有自己的民间戏曲叫侗戏。
侗族的箫和笛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
侗族的建筑艺术也很优秀。
每个村子都有形状独特的木楼。
这种不钉钉子的木造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侗族人家来了贵客,通常会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以及各种酸菜来待客,于是就有了“苦酒酸茶”等贵客的说法。
侗族民间以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用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客。
客人应双手接住,或转而向坐在座位上的长者敬爱,表示主客之间相互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人家来玩,吃腌鱼时,主人会把一堆酸鱼块放进客人的碗里,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下一两块,表示“吃剩”。
在婚丧嫁娶的日子里,会举行各种规模的宴会。
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如果结婚的女性生下第一个孩子,就会用“三朝酒”来庆祝。
“三朝”是指三天,在孩子出生后的十天内,选择五、七、九这两个奇数的日子来庆祝。
孩子周岁时,还对周茶(还有一岁酒)喝。
食俗在大部分地区是三餐日食,但在一部分地方有二茶二饭的四食日食习俗。
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
油茶是以茶叶、鲜花、炒花生(或酥大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会加入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解渴又充饥。“吃油茶”,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吃油茶”。
日常的蔬菜非常丰富,除了新鲜的食物南瓜、苦瓜、韭菜之外,大部分的腌菜都是酸菜。
例如:酸黄瓜、酸罗卜、酸刀豆、酸蕨菜等。
侗族的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
不仅是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
据说腌制酸菜是从宋代开始的。
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将淘米水放入坛中,置于火池边加温,使之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日常最常见作为配菜。
民间常吃的虾酱也多用坛作。
鱼酱、猪排、牛排、鸡鸭酱以筒制为主。
筒有木桶和楠竹筒。
腌鱼最适合在冬天,腌得越久味道越浓。
鱼和虾除了是大量的酸食,也是常鲜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欢喝酒,所喝的酒类大多是自家酿造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节日侗族的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同,节日饮食常常与宴会联系在一起。
每年农历10月的卯日是侗族的“新婚节”,有数十对年轻男女在这一天结婚。类似于今天的“集体婚礼”。
在贵州剑河县的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着这种习俗。
架桥节:相传侗族祖公祖乳因架桥而生子出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二。
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天,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