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正文

莆田冬至风俗实践活动,莆田冬至有哪些习俗

莆田冬至风俗实践活动,莆田冬至有哪些习俗

来源 网络转载 时间 2024-01-25

莆田冬至风俗实践活动目录

莆田冬至的习俗

莆田冬至有哪些习俗

为什么莆田冬至要扫暮

莆田冬至风俗实践活动

莆田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也是莆田人传承千年的独特风俗。这一天,莆田人民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在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喜爱的同时,传递浓浓的人情和家庭温暖。

一、冬至汤圆的制作

冬至汤圆是莆田冬至的重要食品,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丰收。在冬至来临之际,主妇们精心挑选糯米、芝麻、花生等食材,制作香甜可口的汤圆。孩子们也会参加,揉团子、包馅,全家其乐融融。

二、传统的祖先崇拜仪式

祭祖是莆田冬至的重要习俗之一。冬至这一天,家人聚集在祖先的祠堂前,祈求祖先的保佑,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庄严而庄重的拜祖仪式,体现了莆田人尊重家族的传统和传承。

三、家庭聚会

在冬至这天,莆田人有合家团圆的传统。不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还是在外面学习的人,都尽量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冬至。大家聚在一起,吃着美食,增进感情,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四、街头冬至民俗

在莆田的一些老区,有冬至沉的习惯。人们在街头摆设祭台,供奉神灵和祖先,一起揉团子,祈求来年好运丰收。这一习俗体现了莆田人的社区认同和团结精神。

五、妈祖庙会活动

妈祖是莆田的民间信仰之一,也是冬至的重要节日。冬至前后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庙会,人们向妈祖祈求平安。期间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清扫夜晚的灰尘

冬至前夕,莆田人有在家中大扫除的习惯,称为“夜扫尘”。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屋子,清洗器具,整理家中,迎接新年。夜扫灰尘不仅是一种卫生习惯,更是一种驱邪避灾的民间信仰。

莆田冬至的习俗

冬至的揉圆,在蒲田一带最有味道。

冬至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赶着舂米粉。

在冬至的前夜,冬至的早晨,放上糯米粉和适量的水,揉成一团放在簸箕的中央,同时放上一束红筷子、一排老姜、用彩纸切成的“早春”纸花,俗称“圆仔花”。

形状别致的纸花,中间有一对用纸剪成的“孩子”。

“孩子”的头上有伞盖,下方是隆起的半球。

象征着有很多财产。

然后,把橘子也准备好。

准备就绪后,全家人围着簸箕坐好,大人先用糯米团子做元宝、银圆、杵、臼、牛、狗、喜鹊等小物件。

宝、银圆象征财富;杵和臼是舂米的工具。牛是六畜的代表,借此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狗可以守门防盗,希望来年平安无事;喜鹊报喜,希望给人带来好运。

把糯米团子揉成桂大小,或者把甜豌豆大小的小团子揉成“喜鹊丸”,煮熟后把“喜鹊丸”撒在屋檐上,让喜鹊啄食。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排喜鹊宿楼头,好抛明珠房上;昨夜花开,知吉兆来?”

孩子们都喜欢过节,在冬至之前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揉圆的东西、吃圆的东西。

过去的孩子们经常结伴唱着代代相传的童谣,“冬至霜月小姐光柏叶红丸仔”。

一年中夜景最长的冬至,无论孩子们多么想吃马丁,天还是不亮。

所以俗话说“面食圆仔天不上”。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大人们姑且用圆仔祭拜灶公、灶母、土地公等。

然后,将捣烂的生姜放入锅中,用中和水煮开,然后将圆仔放入锅中,煮熟后加入红糖,与家人一起食用。

关于冬至揉圆,在蒲田有个有趣的传说。

从前,有个樵夫上山砍柴,掉进了山谷的深处,出不去了,可是山太深又没有人,不管他怎么呼救,也没有人来救他。

他已经在山谷里住了十年了,直到浑身是毛,一身轻松,才从山谷里飞了出来,回到了家。

家人见他性状全变了,怎么叫都答不上来,非常着急,就稀里糊涂地用糯米粉和水做了个圆仔给他吃,没想到他误以为是黄精姜,后来逐渐恢复本性一家人团聚了。

人们从此互沿冬至刮圆刮丁之俗。

这个传说当然是天方夜谭,但福建很多地方都有冬至搓圆仔的风俗,而且搓圆仔的时候要用老姜,却是真的。

莆田冬至有哪些习俗

在莆田的冬至习俗中,21号晚上全家一起揉汤圆,22号上午吃昨晚揉好的汤圆,再拿一个大碗煮好的汤圆,全家一起去给祖先扫墓。

为什么莆田冬至要扫暮

冬至扫墓可以避开春耕忙时,怕耽误农活,选择冬至,时间上比较容易安排。三是古代农民粮食少,清明前后不能办理“三牲”祭品,冬至前后、秋收后是粮食充足的时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星游猫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所有的测试结果不作为您真正的人生指导策划,仅作娱乐参考!某些民俗占卜,仅作研究之用,请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