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风俗的资料,高山族资料
2024-01-21 06:57 参考 开源网站高山族风俗的资料目录
高山族的民俗杂样
高山族资料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种语群,但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
高山族有自己的身体装饰习俗,如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这些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他们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亲结婚。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家赠物表示相思。
在丧葬方面,高山族的习俗各有不同。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如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同族相奸;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此外,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他们还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
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他们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高山族同胞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以上是高山族风俗的一些资料,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台湾当地人。
高山族的民俗杂样
不敢不答 呵呵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高山族民族来源是多源性的,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
自汉族居民移居台湾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融合,称为平埔人,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
大多分布在中央山脉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少数散居在福建、上海、北京、武汉等地。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
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
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
有雕刻和编织等手工艺。
习俗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在欢庆的日子里常用一种木质的、雕刻精美的连杯,两人抱肩共饮,以表示亲密无间,如有客至,必定要杀鸡相待。
宴客时先把鸡腿留下来,待客人离去时让他们带在路上吃,意为吃了鸡大腿,走路更有气力。
婚俗
婚庆时,将小米磨成粉,加水搅糊,包入鱼虾(虾露出尾巴),捏成鸡蛋大小的团,置于沸水锅中烧,熟后捞出食用庆祝。
食俗
以稻米为日常主食,辅以薯类和杂粮。
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饭,或将糯米、玉米面蒸成糕与糍粑。
高山族蔬菜来源比较广泛,大部分靠种植,少量依靠采集。
常见的有南瓜、韭菜、萝卜、白菜、土豆、豆类、辣椒、姜和各种山笋野菜。
高山族普遍爱食用生姜,有的直接用姜蘸盐当菜;有的用盐加辣椒腌制。
肉类的来源主要靠饲养的猪、牛、鸡,在很多地区捕鱼和狩猎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居住在山林里的高山族,捕获的猎物几乎是日常肉类的主要来源。
高山族过去一般不喝开水,亦无饮茶的习惯。
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
据说此种饮料有治腹痛的功能。
过去上山狩猎时,还有饮兽血之习。
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节庆
高山族性格豪放,喜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
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
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
不仅可作节日期间的点心,还可作为祭祀的供品。
也将糯米做成饭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动很多,诸如:祖灵祭、谷神祭、山神祭、猎神祭、结婚祭、丰收祭等种种,以五年祭最为隆重。
届时除摆酒席供品外,还伴以各种文体活动。
婚礼及宴请的场面十分丰盛和壮观,尤其要准备大量的酒,届时参加者都要豪饮,并有不醉不散的习俗。
“丰收祭”这天,族人自带一缸酒到场,围着篝火,边跳舞、边吃边饮酒,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每年举办一次。
高山族资料
高山族,现有人口约40万。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中部山区和东部的纵谷平原及兰屿岛上。
此外,还有2900多人散居在福建、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高山族崇拜祖先,信仰万物有灵。
基督教传入后,一部分高山族人信奉基督教。
高山族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台湾就有“左镇人”和“东滨文化”。
考古学家在台湾先后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及新石器时代的"大奋坑文化"、“圆山文化”、“卑南文化”的遗迹。
这些文化与大陆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省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极为相似,说明高山族主要是来自大陆沿海一带古越人的一支,融合岛上的居民后形成的。
高山族的传统房屋一般用竹子做围墙,用木棍做立柱与横梁,以茅草盖顶。
高山族喜欢一个宗支同住一处,每个村庄都建有未婚男子的集体宿舍--公廨。
未婚男子在公廨接受生活、生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婚后才可离开。
公廨建在村寨中央,公廨广场是村里人的活动中心。
高山族的食物比较简单,以稻米、粟米和甘薯为主食,烤鹿肉和酸鹿肉是高山族的风味食品。
烤鹿肉一般是将新鲜鹿肉切成小块,用竹条串好,撒上盐、生姜等调料,然后用木炭烧烤,烤出来的鹿肉香气四溢,是高山族饮食中的上等佳品。
酸鹿肉是把新鲜鹿肉切成小块,与凉米饭掺在一起加盐放入坛内密封,一个月左右发酵成熟,吃起来特别爽口,食用方便。
高山族常用的衣料是用苎麻自织的“番布”。
高山族喜欢用鸡尾、鸟羽做头饰。
成年男子喜欢穿鲜艳的腰裙,女子穿长裙,高山族至今还保留着文身的习俗,但文身的图案越来越小,越来越隐蔽。
高山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被誉为“歌舞繁荣的社会”。
其杵舞和长发舞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杵舞源于舂谷劳动,参加者环绕木臼,边唱边杵击臼而舞。
长发舞一般在月光下进行,跳到高潮时弯腰以发触地,舞姿优美,气氛热烈。
高山族的节日往往与农事活动有关,比如播种节和丰收节,内容是祭祖、举行农耕仪式、会餐、歌舞娱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