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布朗族的风俗,布朗族为什么头上戴花
时间 2024-01-04 02时 来源 知识库云南布朗族的风俗目录
云南布朗族的风俗
布朗族为什么头上戴花
布朗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民族饮食——布朗族食俗
云南布朗族的风俗
云南布朗族的风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服饰:布朗族的服饰文化别具一格,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装扮自己,注意突出个性。
2. 信仰:布朗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佛寺是布朗族各种文化活动的中心。
3. 姓名:布朗族人没有家族传承的固定姓氏,男子一般都在名字之前加一个“艾”字,女子加一个“依”字;或者实行母子联名制,把母亲的名字放在孩子的名字后面。
4. 成年礼:布朗族有一个独特的风俗“染齿”,通常女子13岁、男子15岁时进行。他们用树枝烧过的烟灰互相将对方的牙齿染黑,认为染黑的牙齿最坚固、最美观。
5. 婚礼:布朗族的婚礼一般都要举行三次。第一次婚礼在男女定情之后举行,第二次是把新娘送到新郎家,第三次是举行最为隆重的婚礼。
6. 丧葬习俗:布朗族的丧葬习俗各地基本相同。人死后,请佛爷或巫师念经驱鬼,三日内出殡。一般村寨都有公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通行土葬,但凶死者,有的地方施行火葬。
7. 节日:布朗族最特色的节日是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8. 茶文化:布朗族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他们世代生活在布朗山,有着丰富的茶文化。
9. 食俗:布朗族人特别喜欢吃酸性食品,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布朗族以大米为主食,还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此外,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
10. 歌舞习俗:布朗族人常用歌舞来欢度隆重的节日,布朗族青年从小就要学唱各种曲调,弹奏各种乐器。布朗族的舞蹈是全民性的,白发老者、少年儿童只要闻听竹笛响,便会翩翩起舞。
布朗族为什么头上戴花
布朗族头上戴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文化习俗:布朗族的婚礼上,新娘子必须戴鲜花,象征新生活的开端,这体现了布朗族对家庭、爱情、婚礼等人生重要事件的珍视。
2. 同意交往:在青年男女交往中,男子托人送一束白桂花,给倾慕的姑娘。
姑娘如有意,便将桂花戴在发髻上,以示同意交往。
3. 保健作用:传统上布朗族认为,头上的一些穴位可以通过花朵来调节身体功能和精神状态,这也与中医理论相契合。
4. 象征美好:布朗族人戴上花,寓意着美好和希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布朗族民族的节日都有那些?
各地布朗族的节日不完全相同。
在西双版纳,布朗族的节日多属宗教性节日,如“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泼水节”或“桑刊节”(傣历六月)、“赕帕”(送袈裟)、“赕佛节”、“新米节”、“赶听”、“献经节”等。
保山地区施甸县布朗族受当地汉族、彝族的影响,节日有“春节”、“跳会”、“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唱灯”。
上述节日中,泼水节最为盛大而热闹。
该节日因各地所举行的主要活动项目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双江、永德称“堆沙节”,澜沧称“插花节”。
以前,在西双版纳过“桑刊节”(即过新年)时,不划龙舟,泼水也只是象征性的。
近年来,靠近公路、河流的布朗族也举行群众性的泼水活动。
节日期间,人们杀猪宰牛,制作丰盛的食品佳肴,还要进行一些宗教活动,如浴佛,给家族长洗礼,祭“胎嘎滚”,向祖宗、家神祈祷。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民族饮食——布朗族食俗
布朗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西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带。
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早稻为主,善种茶。
布朗族的饮食别具民族特色,是布朗族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要,特别喜欢吃酸性食品,还常腌制酸味食品,如酸笋、酸肉、酸鱼等,制作方法同当地其他民族如傣族大体相同,但布朗族常在腌酸菜时最上面放一层米饭。
西双版纳的布朗人还喜食生肉。
布朗族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杂粮。
喜用锣锅或土锅把稻米焖成米饭。
尤擅煮竹筒饭,煮时选一段鲜竹,装好米和适量的水,用火烧熟,剖开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当碗用。
米饭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经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肉类以牛、羊、猪、鸡肉最为常见,也常捕食野味和昆虫。
菜肴的烹制技法以清煮、凉拌居多。
对许多野味、鱼、虾、蟹、蝉、虫等食物一般还用舂、炸、蒸等方法烹制。
如:舂螃蟹、油炸花蜘蛛、蝉酱等。
布朗族喜欢饮酒,且大都自家酿制。
其中以翡翠酒最为。
这种酒在出酒时用一种叫"悬钩子" 的植物的叶子过滤后呈绿色,很像翡翠的颜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间有"有酒必饮,饮酒必醉"之习俗。
居住在西双版纳布朗山的布朗族妇女,尤其是怀孕妇女嗜食当地红土,据说此红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布朗族人有食鼠和蚁卵的习惯。
布朗族人喜欢食鼠,无论田鼠、家鼠、竹鼠均为所食佳肴。
将捕获的鼠烧光毛,去皮和内脏,洗干净后煮食。
布朗山有一种黑蚁,每窝有一只蚁王,能产卵数千,布朗人常挖食蚁卵。
布朗族人善于种茶制茶,也很喜欢饮茶。
姑娘们采下春茶后,制成散茶,又叫“大叶子茶”。
她们还能制作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竹筒子茶”。
就是先把粗竹子砍成一个个竹节筒,将新采摘下来的茶叶炒熟,趁热装进竹筒塞紧,用芦叶密封好,并用藤条扎紧,放在火塘边烘烤,去掉它的水气,等到竹节表皮烤焦的时候,就制成了竹筒茶,储存数年也不会变味。
这种茶喝起来香味极浓,布朗族人常用做送礼佳品。
布朗族人品茶也很讲究,有烤茶和泡茶两种。
泡茶就是用开水冲泡,而烤茶则是在一个特制的小茶罐里放些茶叶,放在火塘边烘烤,等冒出香味时再倒入开水,水开之后倒进小茶盅,称为“浓茶”。
布朗人喜吃酸茶,将茶叶按酸菜制法制成酸茶,放在口中嚼后咽下,能帮助消化。
除了嚼茶,布朗人还有嚼烟的嗜好。
嚼烟的方法是将槟榔叶包上少许的草烟丝,再加入沙基、芦子、槟榔果、红石灰等一块放进口中慢嚼,每次可嚼20多分钟,吐出的烟渣呈紫红色,布朗人嚼烟日久,连牙齿都被染成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