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葬礼风俗,带你去了解苗族丧葬习俗
时间:2024-01-03 02:03:22 参考 未知苗族的葬礼风俗目录
苗族的葬礼风俗
带你去了解苗族丧葬习俗
苗族的殡葬的传统习俗都有哪些
苗族葬礼都有那些程序?苗族葬礼简介
苗族的葬礼风俗
苗族葬礼风俗
一、报丧仪式
当家中有人去世后,家人会立即进行报丧。报丧的方式通常是在村内敲响丧鼓,或者在门外悬挂白色布条。同时,家人会向亲友传达死者的遗愿和葬礼安排。
二、洗尸仪式
在苗族文化中,为死者洗尸是一项重要的仪式。主持洗尸的人需要选择家族内经验丰富且具有德行的人来担任。在仪式中,为死者清洁身体并换上寿衣,目的是为了让死者以清洁和美丽的形象走向另一个世界。
三、装殓仪式
在苗族葬礼中,死者被安放在棺材中,并进行一系列的装饰和布置。这一过程中,家人会为死者准备一些随葬品,如生活用品、粮食、酒等,寓意着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
四、送魂仪式
送魂仪式是苗族葬礼中最为庄重的一项。家人会带领亲友跟随棺材走向墓地,过程中会有祭司诵读祭文,引导死者的灵魂前往另一个世界。送魂仪式表达了家人对死者的敬意和怀念。
五、安葬仪式
到达墓地后,家人会按照一定的规矩进行安葬。在安葬过程中,祭司会再次诵读祭文,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安葬完成后,家人会在墓前放置一些供品,如酒、食物等,以示对死者的怀念和敬意。
六、葬后祭祀
安葬完成后,家人会持续进行一段时间的祭祀活动。祭祀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供奉食品、焚香、祭酒等。在特定的节日和忌日中,家人还会进行特殊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敬意。
带你去了解苗族丧葬习俗
在中国丧葬产业是很发达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不断进步,殡葬制度的改革,长期形成的丧葬形式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而一些奇特的丧葬文化却是别有内涵,苗族的丧葬知道的人并不多,要怎样去了解呢?本期苗族文化为你解析。
苗族的丧葬,分天殇、凶死、产死、善终、寿终等,而葬法不同。
夭殇:未成年而死者,谓之夭殇。
凡夭殇均不办丧仪式,也不能从门抬出。
七岁以下夭折的,用稻草包裹着埋葬,七岁以上的装在用木板钉成的棺埋葬。
产死,也叫凶死。
对此类死者,居四大寨苗族,要给死者缠红色腰带和脚帕。
葬后,在坟边放一只鸭子。
脚、腰缠红的可以在浅处捞到鱼虾,鸭子在水里可以帮其捞鱼虾还债。
苗族老人的寿终丧事自始至终均由苗族巫师(苗语称“褒谋”)来主持。
老人一去世,即鸣炮一至三响通知族人,鸣炮俗称:“送终”。
出殡时,吹唢呐领先,用木棒打山开路,后是棺材。
亡人之儿、媳、女等亲友哭泣在后。
过桥,孝子跪地,表示背负老人过河,途中不丢买路钱。
即请魔公择期“做客”,亲戚朋友前来吊丧,一般停尸于家中三至九天不等。
出殡前一天“做客”,要砍马,若死者系女性,马由外家砍,系男性则由其姐家或妹家砍。
各路吊客都差不多到齐后,即举行砍马仪式。
先鸣枪放炮,一名孝子找着标枪,哭着牵一匹无鞍马上前,马后是找标枪的举祭幛的孝子,妇女手持一把糯谷送行。
寨中男女老少及各路吊客,吹着唢呐,鸣放枪炮,浩浩荡荡地走向砍马场。
场上栽一桩,桩上放有活动环,将马拴于其上,所有孝子跪于砍马场的一面,手端一碗酒举行祭奠仪式。
祭毕,唢呐吹奏砍马乐,魔公及长老念咒“砍马词”,念毕,围马场转走三圈后,回到自己的位置。
砍马的吊客,须由孝子跪着请来,若吊客系舅家,则要多次请才来到砍马场。
这路砍马吊客提着两把马刀,吹着唢呐,围马场转三圈。
两名砍马人手持马刀,先向马作揖,孝家两各持一壶酒,直向砍马手嘴里灌,砍马手不能用手托壶,酒后,砍马手双手握着刀把,轻轻向马砍去,表示敬意,接着便论着着使劲地砍。
据说跑在前的多有吉祥,因而均互不相让。
砍马结束后,即请孝家长者二十来人去喝“和气酒”。
至黄昏后,就给死者“开路”。
您也许还喜欢:
解惑:维吾尔族是白种人吗
浅述维吾尔族语言文字
维吾尔族图腾的象征意义
新疆维吾尔族起源与历史
苗族的殡葬的传统习俗都有哪些
我们那边会做法事三天三夜,晚上直系后代要跟着法师一起走桥,跪祭,要把生前衣物烧一个洞然后才能全部拿去烧掉,下葬之前要绕棺,不过小孩子一般不绕,下葬完之后回来要嚼一口糯米然后吐掉。
。
。
有一种是人死在外面,死的不好那种,不是抬回家,而是在村子后面的山上直接埋葬,有一种是如果不是正常死亡,就会统一埋在一个山上。
以前分土地的时候我家就分到了一块那样的地,后来我老爸还去开荒成了菜园子,其实现在很多人不选择传统的土葬了。
苗族葬礼都有那些程序?苗族葬礼简介
一:洗身穿衣。
老人去世后,其亲属用热水为其洗身,然后给他〔她〕穿上寿衣。
移至堂屋停放。
便于人们吊唁。
在灵床前摆放一张桌子,用米升盛满稻谷放在桌上。
孝子手持烧好的三根香〔苗语称为鸯,传说是亡灵的粮食〕向死者磕头三次,然后把香插在稻谷上。
并烧几张钱纸。
此后,直出柩前香不断替换,不能熄灭.煮一点米饭用白布包好,称为克格那,即包午饭。
没有包午饭前,在主家是不能吃饭的。
二:报丧。
把死者移到堂屋后,放鞭炮和铁炮,向世人宣告家有丧事。
社区的人们闻讯后自发前来守灵和帮助料理丧事。
即使与主家有矛盾也不计前嫌,不遗余力地帮忙。
三:择日。
请先生选择一个利于主客的日子为安葬日。
苗族人最忌用酉日。
认为酉日太猛,不利于平安。
日子选定后,分派若干人去向正亲正戚们通知丧讯,并告知安葬时间。
四:制备棺木:若死者年龄不是很大或者家庭经济困难,一般都没有预备有棺木。
待人去世后,才砍自家的杉木,邀请几个木匠制作棺木。
在这种情况,木匠们一般不收工钱,最多收少许礼信。
若死者是已婚女性,其棺木要做得大一些。
尤其是棺盖之雄头要高要厚。
这一方面是尊重母亲,也预防娘家人说三道四,这是舅权的一种体现。
五:“他拜仪式”。
由巫师主持。
主家、女婿各出一只鸡,血缘较近的宗族筹集少量钱米。
巫师念念有词,告诉死者:“你一个人独自去阴间,不要把阳间的灵魂也带走”。
举行“他拜仪式”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减少灾难,健康长寿。
六:吃离别饭。
由死者的亲属在出柩之后,上山之前在灵柩旁陪死者吃饭。
通常是三五个人陪吃。
陪吃时,在灵柩前摆放一个碗一双筷几片肉。
表示死者与家人最后一次吃饭。
七:选地和挖墓穴。
死者家属及寨老一道去选一个风水宝地。
苗家人选地很少看风水书籍,自有一套评判标准。
选出地之后,由一长者用几粒米洒在地上。
并告诉死者:“×××,这里是你的打溜队仿,是你的打农队哉,是你花重金所买,是你安居之处”。
八:送葬。
送葬前,先用两根大杠架在灵柩两侧。
用几根棕绳把大杠与灵柩固定好。
在灵柩两头捆绑两根子杠。
另外用长几十米两根大棕绳捆灵柩。
每根大绳的一头捆在灵柩一侧,一头则留给众人拉。
捆好灵柩后。
由巫师发丧,旨在于抬灵柩过程中平平安安。
送葬时,由一老人在最前面不断纸钱。
苗语称为“麻贡”,即买路。
几百人在前面拉大绳。
十几人在后面抬灵柩。
若干个芒筒卢笙队在后面吹奏芒筒芦笙。
而正亲正戚们则不断放鞭炮和铁炮。
在道路平坦的地方,拉绳和抬棺的人可自由开玩笑。
而爬陡坡时,拉绳的人必须团结一致用力往上拉,而抬棺的人则用力往下拉。
总管在一边喊口号:“透勒!敢机透勒!”拉绳的人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一拉一放,一放一拉,反反复复。
一会有儿把抬棺的人及灵柩拉上坡去。
这过程有点像拔河。
不同的是拉绳的人必须团结,而抬棺则要有很强的体力和智力。
把灵柩送到墓穴旁,先把孝子的外衣放在地上,才把灵柩放下。
孝子跪在地上,双手合十齐,三鞠躬并说:“多谢三亲六戚,老老少少不辞辛劳把我家老人送到山上!”。
众人齐呼“快起快发”,既接受主人的感谢又祝愿好运早日降临主家。
众人帮主家搬石头便于砌坟,又在墓地旁跳芦笙。
九:下葬。
坟穴挖好后,众人员把灵柩放进墓穴。
孝子把死者的遗体放正,整理其衣物。
用瓦片垫死者头部。
拿装有芭芒草的竹筒盛一点泉水给死喝。
把死者生前常用的一些工具像征性的交给死者。
在这一过程,由一亲属手执伞遮死者面部,不让阳光照射。
众人帮助把棺木盖好。
孝子用宝剑在棺盖两头两侧各砍一,每砍一刀告诉死者所砍之处分别为日出日落大门小门的方向。
砍棺完毕,孝子跪在棺盖上,告诉死者:“你把我养大,今天我把你安葬。
”然后,东西南北各挖锄。
孝子起身后众人齐力把坟砌好。
在这一过程,放铁炮,吹芦笙。
十:喊魂回家。
安葬死者的第三天凌晨,家属捉几条鱼,邀几个几个兄弟到坟边喊坟。
先,在坟边烧火。
并叫死者的灵魂来烤火。
又烧鱼给灵魂吃。
事毕点燃一束香叫灵魂回家。
途中不断对灵魂说“***木在木,木在木”。
到岔路口须跟灵魂说清楚。
在路上遇人也不问。
担心灵魂害羞。
持香者不准回头。
事先安排有人在家守候并关好门。
喊魂队伍回到家门口时,持香者就问在家的人:“×××来到家没有?”屋内的人回答:“到了”。
持香者又问:“他〔她〕什么来?”屋内人回答:“他〔她〕德飞德善劳〔意为带荣华富贵〕”。
于是把大门打开,把香插在神龛上。
表示灵魂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