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龙舟节风俗,苗族节日 黔东南苗族的龙船节
日期: 2024-01-02 02:09:00 参考 用户推荐苗族的龙舟节风俗目录
苗族的龙舟节风俗
苗族节日 黔东南苗族的龙船节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龙船节的节日习俗
苗族的龙舟节风俗
苗族的龙舟节是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在龙舟节期间,苗族人民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这一节日。。
。
龙舟比赛是龙舟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参赛的龙舟由苗族人民精心制作,船上会有舵手、划手等成员。比赛开始前,参赛队会在船头祭拜神明,以祈求平安和好运。龙舟比赛通常在江河湖泊中进行,队员们全力划桨,争取赛出最快的速度。观众们也会聚集在岸边观看比赛,为自己支持的队伍欢呼。。
。
除了龙舟比赛,苗族人民还会进行歌舞表演。他们会穿上传统的苗族服装,在广场上跳起舞蹈,并演唱传统的苗族歌曲。这些歌舞表演通常展示苗族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传统艺术形式,如踩脚舞和锣鼓舞等。。
。
苗族人还会组织集市和游园活动。在龙舟节期间,传统的苗族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等会在集市上出售。人们可以品尝到苗族独特的美食,购买到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同时,一些公园和庭院也会开放供人们游览,人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愉快地度过节日。。
。
总的来说,苗族的龙舟节风俗热闹而充满活力,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一传统节日不仅是苗族人民的欢乐时刻,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节日 黔东南苗族的龙船节
汉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
居住黔东南的台江、凯里、剑河、施秉、镇远等县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时间不在农历五月初五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
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
龙,是苗族人民心目中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苗族的龙船很别致,一般是一株大杉树或大梧桐挖成。
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
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
船身长20米左右,船头翘起水面很高,安装上一个大龙头。
龙头雕刻精美,宛似牛角的龙角上,通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
平时,龙船放在专放船体用的“龙船硼”内。
有的“龙船棚”还写满楹联,如:“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绵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等等。
横批则多为“民众团聚”、“万宝来朝”。
两个角尖之间拉一根细绳子,挂上小红旗。
角后有四根一米多长的野鸡毛立着,显得很威风凛凛。
船尾也翘出水面,插着芳草,名曰“凤尾”。
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为苗家龙船节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将龙船洗刷一新。
至二十二、二十三两天,将母船于船系为一体并安上龙头。
二十四日隆重举行开划仪式,在河边或缓口有龙神之位的井边、沟边,置方桌一张,桌脚要绑上去掉树叶和树皮的树枝,绑雨伞一把,绑红布、纸钱和一把青草。
桌上供米一升,去毛白公鸡一只,以扫邪敬神。
过去过龙船节的头一天,要请巫师念经,现在这里巫术礼仪大多从简。
但巫术规矩不停,如龙船在划渡中不得半途停顿或休息,须一鼓作气划至终点。
待龙船调头后,掌舵者分给水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驱邪,合一齐投入江中。
竞渡前,乡亲们要给各龙船赠送礼品——鸡、鸭、鹅、猪。
有的把礼品放在船上,有的挂在船头。
时到中午,三声号炮一响,数十只披红挂彩的龙船在吆喝声中破浪前进。
锣鼓声、鞭炮声、呼啸助威声此起彼伏,把整个节日推向高潮。
胜利者最后可得一面锦旗。
参加龙舟竞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达三四十名,由头面人物当“龙船头”,这里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听从鼓手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竞渡。
又由一小男孩扮女装头戴苗家女银饰敲锣。
由最懂水性的掌舵当艄公,由气力好的壮汉站在船头撑篙。
还有专人负责在开赛时、离寨时、归寨时在船上放土炮。
更有能书会算的“文化人”在船上专记下三亲六戚所送礼品。
在节日期间,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亲友所赠。
龙船节结束后,还需享受一鹅或一鸭。
水手的挑选很严格,若家中有妇女生小孩的均不得当水手。
各村寨在龙船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大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支持。
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赛马、斗牛、斗雀、吹笙、青年男女对歌、游方、踩鼓等民俗活动,一直进行到深夜,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关于苗家龙船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
有一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
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
从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
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
另有一传说,说有父子二人在江中打鱼,儿子被龙王抓去当了枕头,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
大家检龙肉分吃。
但吃了肉后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昼黑夜。
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
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民都过龙船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
苗族龙船节
龙船节习俗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还有吃油茶、吃山泥鳅、吃青菜、婚丧等风俗。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还有吃油茶、吃山泥鳅、吃青菜、婚丧等风俗。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
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
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吃:
1、吃油茶。
油茶是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
有的还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鳅(晰蜴,统称四脚蛇)。
将处理后的山泥鳅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坛子内,用来招待贵客。
3、吃青菜。
农历过年喜欢吃青菜,一般不切碎。
穿戴:
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
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
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
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住:
1、吊脚楼,吊脚一般2-3屋,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
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
上层为人居住。
2、火炉,形状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围用木板盖好,四周用砖、石砌好,中间围成正方形火塘,用来烧火做饭,周围下层为空间,用以关鸡、鸭。
天冷时,主、客人都坐在火炉上,说笑、谈论家事和休息。
火炉上吊有一个不同形状的木架,将种子、茶叶篓、草鞋等挂在上面。
恋爱:
以歌为媒,农历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齐,成群结队赶到山头水边,对歌恋爱。
情同意合者,便相邀离去,表示恋上了。
平时看牛、放羊也对歌,并赠红。
双方父母同意便结婚,如不同意,还有逃婚的习俗。
结婚:
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长则半年,就开始哭嫁。
对长辈要一个一个地器,然后再送礼物,改变了许多。
男女结婚时,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这三天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与新郎同床。
三天后,新娘与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
男方有农事需人帮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
待女方怀孕后,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长住期共同生活。
丧事:
老人落气时,要抬到中堂里,坐在正中,备有斗(容器)、凉筛,坐在斗上脚踏凉筛落气。
洗尸,由长教子井里担水,参入桃叶、菖莆叶煮成温水给洗尸,洗过的水(倒入便桶),让其后代每个尝三点,表示吃字不愁,叫"衣饭水",在死者身上围白线,一岁一根,平时掉的牙齿要保存着,殓时放入棺材内,死后头发禁烧。
进棺材时,口含银,手捏茶叶米还要到飞山庙点亮。
苗族龙船节的节日习俗
苗家还保存一种独特的、优良的传统习俗。
一是在赛龙船之前,定要把秧插完、搞好农活,不然,参赛时会给人瞧不起;二是平日关系中发生一些矛盾而参加比赛的人,一上龙船必须握手言欢,团结一致;三是比赛的组织者在终点地方放出一只肥大活鸭,让抵达终点的水手追逐捕捉,场面十分有趣。
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龙船,制作精美;还为保护龙船而建船房。
在陡水河畔,往往可以见到一幢幢长长的瓦顶木架房,那就是船房。
龙船下水前请寨老一人位于沙滩下,面对龙船唱念祖先起源的古歌,并杀一只公鸡祭祖先以保佑船只平安。
比赛一结束,龙船进库,以免雨淋日晒。
因此,苗家的龙船可以用得10几年或数10年,甚至上百年。
各村寨在龙船节结束时,必须挑全村最肥大的猪,宰后请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谢全村对龙船节的支持。
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为苗家龙船节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将龙船洗刷一新。
至二十二、二十三两天,将母船于船系为一体并安上龙头。
二十四日隆重举行开划仪式,在河边或缓口有龙神之位的井边、沟边,置方桌一张,桌脚要绑上去掉树叶和树皮的树枝,绑雨伞一把,绑红布、纸钱和一把青草。
桌上供米一升,去毛白公鸡一只,以扫邪敬神。
过去过龙船节的头一天,要请巫师念经,现在这里巫术礼仪大多从简。
但巫术规矩不停,如龙船在划渡中不得半途停顿或休息,须一鼓作气划至终点。
待龙船调头后,掌舵者分给水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驱邪,合一齐投入江中。
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动,这期间更是男女青年游方对唱、谈情说爱的佳节。
龙,是苗族人民心目中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苗族的龙船很别致,一般是一株大杉树或大梧桐挖成。
分母船和两侧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后共六舱,中四舱装载着龙船节期间亲友馈赠的猪、羊、鹅和竞渡水手食品,两侧子船则为水手划桨之地。
苗族划龙船是站立着划桨的,不同于汉族的坐着划桨。
船身长20米左右,船头翘起水面很高,安装上一个大龙头。
龙头是由水柳木雕刻而成,雕刻十分精美,上面涂着金、银、红、绿、白各色,犹如鳞片熠熠耀眼,一对龙眼炯炯有神,弯弯的比角,昂首向天,可谓神采奕奕,栩栩如生。
宛似牛角的龙角上,通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
平时,龙船放在专放船体用的龙船硼内,有的龙船棚还写满楹联,如: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绵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等等。
横批则多为民众团聚、万宝来朝。
两个角尖之间拉一根细绳子,挂上小红旗。
角后有四根一米多长的野鸡毛立着,显得很威风凛凛。
船尾也翘出水面,插着芳草,名曰凤尾。
划龙舟由鼓头、锣手和手手组成。
鼓头是龙舟上的指挥,是全寨推选出来最有威望的人。
一个十来风的孩子担任打锣手,水手共三十八名,由寨子里剽悍青年担任。
比赛中水手每人手持一支一手掌宽,约一米五长的扁担形木桨。
身披蓑衣,头载斗笠,以示祈雨。
划龙舟比赛场面十分激烈,是一项赛体力、比技术、比智慧、练勇敢、保团结的体育活动,是苗族民间体育活动中较为引人瞩目的一类,同时也深得各族人民的表睐。
龙船节展示了早期苗族人民持朴的信仰,同时,追叙了苗族人民早期文明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
再现了当时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力量的勇敢意识和团结历进的精神。
清水江为沅水流域干流的上游河段,以水之清纯而闻名,流经贵州黔东南全境。
源自贵州锦屏县茅坪镇下的杨渡角流入天柱县境,经天柱的坌处、竹林、远口、白市、江东、瓮洞六乡镇,沿岸濒江的村寨50余个,流经河段77公里,沿河接纳三门溪、鉴江河、圭大溪、汶溪河、江东溪、瓦窑江、瓮瓦溪等诸条溪河,然后浩浩东下,于瓮洞镇的下金紫村流入湖南,称沅江,注入洞庭湖。
清水江两岸,群峰叠翠,风光旖旎,江水清澈,急缓有致,从宰贡下至清浪,就是著名的清浪滩。
清水江中盛产鲤鱼、鲇鱼、青鱼、马口鱼等多种鱼类,尤以长吻鲍最为著名。
两岸居住着苗族、侗族少数民族同胞。
这里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是优质杉木的生产地。
所产杉木颀长挺直,质地紧密,富有弹性,含脂量高,不易腐烂,用途广泛,为优等建筑材料。